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宋朝/方岳《贺新郎 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原文与赏析

方岳《贺新郎 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原文与赏析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履斋先生”,即南宋后期重臣吴潜,与吴文英很有交谊。“沧浪”,指沧浪亭,在苏...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履斋先生”,即南宋后期重臣吴潜,与吴文英很有交谊。“沧浪”,指沧浪亭,在苏州。五代末年,此处为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别墅,后为北宋时苏舜钦所得,并建亭命名,后又为名将韩世忠别墅。此亭久历沧桑,“阅人多矣”,但吴文英只大书韩世忠事迹,以抒发自己家国之感并衬出吴潜的忠悃之情。

“乔木生云气”,发端嘹亮,高唱入云。此类从高处落笔,一开始即造成高远境界的句子在吴文英咏怀古迹一类的词中不为罕见,而尤以此首首句更切合主题,自然佳妙。那沧浪亭畔,清溪缭绕,水木清华,本有乔木巍然之实景,但加上“生云气”三字,陡然化实为虚,显出虎虎生气。仿佛眼前乔木高标,葱茏大树正是当年韩将军雄姿英发的身影。它的卓尔超群,挺拔不移,也似韩将军品德的一种象征。这引人联想,引人遐思的首句,极自然地带出“访中兴、英雄陈迹”句,即知“乔木”与英雄相映衬,相烘托。称韩世忠英雄,称世忠那个时期为“中兴”,均史家之笔,甚确切。当南宋初期,大将岳飞韩世忠屡建奇勋,国家一度显出中兴气象。可惜好景未能久长,此后国运更是蹶而难振。如今百年过去,英雄早殁,陈迹犹存,睹物思人,景仰之情油然而不能已;且追念前尘影事,思绪如流,百喟丛生;“暗追”的“暗”字下得极准确,表现了此时此地访旧探梅者的外部神态和内在心情。他们在暗暗地追念韩王英雄业绩,恐怕并没有人高声议论,或慷慨陈词,气氛是肃穆的,情绪也是低沉的。而词人的艺术想象则十分活跃。

“战舰”两句是作者追想。高宗建炎四年,韩世忠在黄天荡大捷,出奇制胜,困住金兵四十八天。“东风悭借便”,用杜牧诗“东风不与周郎便”(《赤壁》),指这次战役虽告大捷,终未能获得最后成功,似乎是“天意”如此。这里面其实包含有无穷感慨。“梦断”指韩王当年收复神州故土之梦终归破灭。“旋小筑”,指世忠不久卜居于此。“闲地”之“闲”,点出韩王最终结局是被投闲置散而不能有用武之地。

“华表月明”数句,是作者继续着力地想象,他想像韩王英灵未泯。他赍志而殁,长怀无已,乘月明之夜,化鹤归来;这里用了《搜神后记》中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如今韩王之魂化鹤站在华表柱上,他看到应是“城郭犹是人民非”吧?吴文英并没有完全照现成用法,他别翻新样使意境更美而幽深:“想当时花竹今如此”!因为这里曾是韩王故宅,这里的花竹有韩王曾经观赏过,也许还有他当年手植的吧?如今都是这模样了,这便是韩王夜间的叹息,这里面又有多少今昔之感呀!吴文英的想象令人叹服,然而还不止于此。刘勰云:“意翻空而愈奇。”(《文心雕龙》)下面就是愈出愈奇:“枝上露、溅清泪。”作者眼前花枝上的露水,忽而化作夜来韩王魂游此地时溅上的感时之泪。这类想象使吴文英词带上神秘美的特色,使他的词更富有艺术魅力。

“遨头”,太守之谓。追陪太守(指吴潜)的一簇游春队伍“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显示这位大官的雍容闲雅。“重唱”二句,指在梅边填词度曲,旨在催花早发,春早来,可以理解为吴潜在姑苏本想有所作为。“此心与、东君同意”是大有深意的一句。“此心”可以理解为“我们这些探梅者之心”,具体地说即吴潜和“我”的心。我们希望梅枝早发,这就与“东君”(司春之神)的心意相同。也可以有另一种理解,“此心”是“我”的心,“东君”指吴潜,吴文英作为门客,可以称他的主人为“东君”,意思是我的心意与你正相同,我们想到一块了。如果说这两层含义都包含在内,可知此句是承上启下的。吴文英词不像辛弃疾那样好发议论,偶然议论极概括有力,“后不如今今非昔”,就是这样一句牢骚已极的话。他预感国之将亡,他只不过一介书生;另一位虽为重臣显贵,然而也“独木难支将倾的大厦”。于是“两无言”:一位“东君”,一位“门客”,都忧心忡忡,就这么无言相对。这“无言”中有千言万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沧浪水”,接得这样自然,这样天衣无缝。他们默默地看着沧浪水,沧浪水也默默地流淌,沧浪水该是这“后不如今今非昔”的见证吧!

“怀此恨,寄残醉”。一切都不必说了,唯有借酒浇愁而已。陈洵《海绡说词》云:“要心与东君同意,能将履斋忠款道出,是时边事日亟,将无韩、岳,国脉微弱,又非昔时。”确乎如此,此词上片写韩王的影子,正为下片写行春太守忠悃之情的陪衬,使相互映发,令人抚今追昔,感慨万端。作者常把现实和过去,眼前实景与想象中虚景错综地写,令人恍惚迷离;造成层次多,意境深,且穷极变幻,令人回味无穷。

如吴文英这样一位婉约派词人,他的关怀国事之情,是这样表达的,虽然意绪消沉,但也表现出他的苦闷的灵魂的那一番挣扎,这类词很值得研究、鉴赏。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