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宋朝/方岳《夜合花 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柳暝河桥》原文与赏析

方岳《夜合花 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柳暝河桥》原文与赏析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词韵窄,酒杯长。剪烛花、壶箭催忙。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这首词是一首抚今思昔、触景伤情之作。上阕追怀旧游的欢乐;下阕抒发重来的感慨。据杨铁夫《吴梦窗事迹考》,梦窗曾于理...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词韵窄,酒杯长。剪烛花、壶箭催忙。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这首词是一首抚今思昔、触景伤情之作。上阕追怀旧游的欢乐;下阕抒发重来的感慨。据杨铁夫《吴梦窗事迹考》,梦窗曾于理宗绍定五年(1232)入苏州仓台幕,寓苏约十二年,“幕中纳姬,同居于阊门西之西园”;至淳祐三年(1243)秋末,“卸幕职,挈姬迁杭”:次年暮春,“姬去归苏州”。这首词是旧地重来,泊舟葑门,因念昔游、怀去姬而作。

词的上阕,起三句泛忆昔年在苏游踪。前两句所写,切合当地风光。苏州多河流,多桥梁,首句中的“河桥”点出这一地方性特征;次句中的“台苑”,如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所指出,“即姑苏台之苑圃”。两句中,还以“柳”和“莺”托出春日的景色,以“暝”和“晴”显示这幅画面的光影明暗。第三句中的一个“频”字,则说明所回忆起的不只是一次游赏,而是次数频繁的策马之游。四、五两句应词题“泊葑门外”,由当前的泊舟想到“当时夜泊”。句首的“当时”二字摄上统下,表明前三句和后七句写的都不是此时而是当时的景物情事;下句的温柔乡,出《飞燕外传》,用以点明所写的是与姬人共处的那些温馨缠绵之夜。后面“词韵窄,酒杯长”两句,则追忆舟中赋词、饮酒之乐。“剪烛花、壶箭催忙”一句,似江总《杂曲》之三所说的“鲸灯落花殊未尽,虬水银箭莫相催”,也似张华《情诗》之一所说的“居欢惜夜促”。以上,前三句写策马陆地,后五句写泊舟水面。下面过拍三句再总叙水陆之游:陆上则“凌波翠陌”,水上则“连棹横塘”。这里用了曹植《洛神赋》中形容宓妃步履轻盈的“凌波”二字,暗示当年不仅“夜泊”时与姬人同在舟中,那些岸上之游也是有姬人与共的。

上阕用了十一句话,把往日寓居苏州期间的游乐情事写得笔酣墨畅,神与俱往;而换头却以“十年一梦凄凉”一句把前面所写一笔扫去。此时泊舟旧地,回首前尘,一切河桥、台苑、翠陌、横塘的游踪,以及夜舟中狂欢、幽叙的场景,都已恍若一梦。人事无常,十年一瞬,剩下的只是一缕凄凉的回忆而已。这句末的“凄凉”二字指此时的处境和心境,是以此时的凄凉之感回溯昔日的一场春梦,为这个本是欢乐的梦也染上了凄凉色彩。同时,这“凄凉”二字还与下两句“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紧紧绾合。作者此时之所以感到分外凄凉,更因一梦醒来,燕已去,巢已荒,姬人不返,“燕子楼空”(苏轼《永遇乐》梦盼盼词中语)了。杨铁夫在《笺释》中释此二句说:“上句证明姬去时在杭州,下句‘吴馆’即西园旧居。”这一解说虽嫌过于坐实,却也言之有据。这些往事之涌上心头,就自然引出“重来万感”一句。这句点词题中的“有感”二字,也与上阕“当时”句相同,是统摄上下的,说明下阕前三句和后七句所写都是重来之感,而其所感是纷至沓来、千头万绪的。接着,在”依前唤酒”句中,以“依前”二字拍合“重来”,以“唤酒”二字遥应上阕“酒杯长”句,并与之形成今昔的对比。后面的“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三句,则就眼前景物寄寓心中情思。这三句使人联想起冯延巳《鹊踏枝》词中的“雨横风狂三月暮”,“乱红飞过秋千去”。冯词写的是庭院景;吴词写的是河岸景,所展示的境界更为荒阔苍凉,与此时作者百感茫茫的心境是两相浃洽、融会为一的。最后,在歇拍三句中再致慨于姬人之不在。句首所称“故人”,即《古诗五首》中“上山采蘼芜”一首的“未若故人姝”,自是指去姬。篇末“芳草斜阳”一句,融情入景,词意空灵。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评这歇拍三句说:“芳草斜阳,一片苍凉之感。惜故人不见,谁与诉愁?客子之幽怀,亦词家之妙笔也。”

这首词在写法上情景相间,两相汇合,有景中寓情、情中藏景之妙。更值得拈出的是:它的上阕写昔日的欢乐,笔调极轻快飞动之能事,下阕写今日的凄凉,就一变为感慨低回之音。其音调的抑扬随感情的起伏而变化,声情与词情是紧密配合、相为表里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