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冯延巳《蝶恋花·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原文与赏析

冯延巳《蝶恋花·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原文与赏析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醉里不辞金爵满,《阳关》一曲肠千断。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评 此词说:“此首所表之情,极其复杂。”怎样复杂呢?首先是它的层次多,以致打乱了我们习常所见的时间顺序。而层次多,正反映了作品所抒写的情感矛盾多。比如首句“几度凤楼同饮宴”,说的明明是过去...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醉里不辞金爵满,《阳关》一曲肠千断。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评 此词说:“此首所表之情,极其复杂。”怎样复杂呢?首先是它的层次多,以致打乱了我们习常所见的时间顺序。而层次多,正反映了作品所抒写的情感矛盾多。比如首句“几度凤楼同饮宴”,说的明明是过去的情事;而次句一转,“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立即转换为眼前的欢乐。它用“此夕”与“当时”两词相呼应,把过去和现在两个层次紧密地连在一起了。为什么今夕的相逢,胜如当时的饮宴呢?每一位经受过离别况味的读者都能体会到:久别重逢,的确是比初识乍遇要情味深长得多。古人把别后相思比作“情渴”,不是没有道理的。别离越久,重逢时就越觉得高兴,好比久渴得水。

“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这两句写重逢时难免旧事重提,又转了一层,由今日追想起昔日。在他俩的窃窃私语中,自不免回顾前时的欢娱。但既触及到“前欢”,也就免不了要牵起久别期间的旧苦,以致泪眼盈盈,欲零还住。为了不引得对方过于凄怆,女方有意频频转过脸去。但紧锁的双眉纠结着重重旧恨,好似春天的远山显出一派朦胧的黛色。写到这里,词人又从追忆中返回现实。就这样,一会儿自昔及今,一会儿又由今忆昔。忽昔忽今,层次叠出。一条时间的长线,被词人交织成团了。

如果说,上片叙述重逢之乐和昔别之苦,那么,下片则写重逢之后又面临着再别之痛。时间已是深夜,词人眼见着“蜡烛泪流”,耳听得“羌笛怨”,益发感到色苦声悲。杜牧曾写道:“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蜡烛尚且有心,而况人乎?加上席上又响起伴奏的羌笛声,更勾起离人的无穷哀怨。王之涣《凉州词》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面临要折柳赠别,诗人怎能不怨恨那无法吹度关山的“春风”呢?

“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女方情知将别,心里也矛盾重重。她偷偷地整了整罗衣,目的在掩饰内心极度的慌乱。她想唱出自己的悲哀,但大庭广众之前,毕竟不便启齿;因此欲唱又罢,索性懒洋洋的。似这般细致的刻画,表现了多么隽永的诗味!

“醉里不辞金爵满,《阳关》一曲肠千断。”诗人此时只图一醉了事,故不再推辞一满杯又一满杯地痛饮。因为《阳关曲》(即王维所作《送元二使安西》)已唱起,离别即在眼前。听唱那“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怎不令人肠断千截呢?用一“千”字,极言离恨之多且甚。

通篇娓娓言情,如泣如诉,绝妙地描绘出一幅悲欢交集的情侣相会图。

刘永济先生说:“冯延巳曾两度作宰相,此词表面以欢会与惜别为言,其中实有得失之心,但一托之闺情,便觉缠绵宛转。”(《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他肯定清人张惠言评此词与另几首词“宛然《骚》《辩》之义”的说法。冯延巳的词,可能有寄托;但托之于醇酒、妇人以抒其身世之感是可能的,而说他像屈原、宋玉一样欲取信于君则未免过于穿凿。冯词的内容实无可取,而我们之所以喜爱它,无非是因它在审美方面使我们获得了某种艺术的满足罢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