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星期四
首页/宋朝/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原文与赏析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原文与赏析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这首词一说是欧阳修作。但近年来出版的词集选本多把它归在冯延巳名下。这首词写一女子怀念游荡在外的丈夫,表现了无穷哀怨。首句写她看到空中飘荡的流云,联想起自己的丈夫也像流云一样,长时间不知飘向何处了。它采用诘问语气,表明她...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这首词一说是欧阳修作。但近年来出版的词集选本多把它归在冯延巳名下。这首词写一女子怀念游荡在外的丈夫,表现了无穷哀怨。

首句写她看到空中飘荡的流云,联想起自己的丈夫也像流云一样,长时间不知飘向何处了。它采用诘问语气,表明她思念已久,心情愁闷;因为丈夫流连忘返,全没把她放在心上,而春天转眼间就要过去了,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怎不叫人怨恨呢?她急欲探知丈夫的去向,因此四顾张望:“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百草千花”,这里暗指妓女;“香车”,指代丈夫的行踪。车子停在谁家树下,意指丈夫在谁处冶游。这样写,既切合女主人公倚楼眺望的情景,又形象鲜明,情思宛转,耐人反复寻味。

下片写她眼含泪水,倚立楼头,不免如痴如呆,独自个念念叨叨。“频独语”三字,把女主人公那种伤心欲狂的精神状态清晰地刻画出来。她抬头看见双双飞来的燕子,也情不自禁地问它:“归路上你们遇见我丈夫吗?”燕子自然无法给她任何回答。对此,她潜意识里充满妒意,因而更深地撩起春愁。“如柳絮”三字,形容她春愁既多且乱。这样几经渲染,就把本来不可捉摸的愁恨,变得格外鲜明和具体了。

按理说写到这里,已够令人同情和伤感。但末了还有一句“悠悠梦里无寻处”,点明女主人公望了整整一天,竟连丈夫的踪影也未看见,只好寄相思于梦中。她想:在安谧的夜间兴许能在梦里跟丈夫会面。哪怕这只是片刻、虚假的欢乐,也总比一直沉沦在痛苦里要好受些。哪知她悠悠忽忽地在梦里也找不到他,这真叫人肝肠摧裂啊!这样一结,就极大地加强了作者所要着力渲染的伤感气氛,产生了一股扣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很像我们观赏福建仙游县的九鲤湖瀑布,从雷轰漈经飞瀑漈到珠帘漈,眼见瀑布水一漈比一漈跌落得更深,奔泻得更猛,就更怵目惊心而神思飞越。

这首词连用了三个问句:“几日行云何处去?”“香车系在谁家树?”“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一次比一次问得更迫切,从而描绘出女主人公越到后来越濒近绝望的心情。这是一种层层加码式的手法。

这首词较明显地寄托了作者个人的感慨。他把自己比做被遗弃的女子,用以宣泄政治上的失意情绪。这比花间派词人专门描写妇女的服饰、容貌等一类作品,内容上毕竟深厚些。这种写法,对北宋晏殊和欧阳修等人有着明显的影响。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正中词极沉郁之致,穷顿挫之妙。”所谓沉郁之致,也就是说词里别有寄托,在字、词、句外蕴藏着作者更深沉的思想感情。所谓顿挫之妙,也就是说词在气势和结构方面波澜起伏,变化多端,使人感到无穷妙处。读者细心读这首词,当可领会陈廷焯此话不错。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