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星期四
首页/宋朝/冯延巳《喜迁莺·宿莺啼》原文与赏析

冯延巳《喜迁莺·宿莺啼》原文与赏析

宿莺啼,乡梦断,春树晓朦胧。残灯和烬闭朱栊,人语隔屏风。 香已寒,灯已绝,忽忆去年离别。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这首词是写游子思乡的感情。全词表现出游子细微的心理变化,在艺术构思上颇有特色。“宿莺啼,乡梦断”,这对久客他乡欲归未遂的人来说,是一件极懊恼的事情。但作者把这种感情写得十分含蓄,只以“莺啼”“梦断”之语淡淡地道来,没有唐人“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

宿莺啼,乡梦断,春树晓朦胧。残灯和烬闭朱栊,人语隔屏风。 香已寒,灯已绝,忽忆去年离别。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

这首词是写游子思乡的感情。全词表现出游子细微的心理变化,在艺术构思上颇有特色。“宿莺啼,乡梦断”,这对久客他乡欲归未遂的人来说,是一件极懊恼的事情。但作者把这种感情写得十分含蓄,只以“莺啼”“梦断”之语淡淡地道来,没有唐人“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那种强烈的主观色彩。但在平淡词语的背后,却隐藏着游子的恼莺情绪。“春树晓朦胧”是室外之景。游子的乡梦惊残之后,不能明辨窗外的一切,只朦胧地看到一片树影。这种外景的描写,表现了游子梦醒之后那种迷蒙恍惚的心理状态。这时室内的灯已“残”,香已成“烬”。这两件事物的描写呼应了“宿莺啼”,说明天快明,是应该起身的时候了。但作者在“残灯和烬”之后加上“闭朱栊”三字,含义有三:一是表现了游子恼莺情绪;二是表现了对“乡梦”惊残的惋惜之情;三是想隔绝莺声,以便重寻梦境,聊慰思乡之苦。这位游子把“朱栊”关闭起来,为自己制造了一个续梦的环境。他的“乡梦”到底续上了没有呢?作者用“人语隔屏风”一语回答了这个问题。“隔屏”“人语”句句盈耳,很巧妙地告诉人们,“乡梦”并未续上。梦未续成,恼莺情绪之外又添一重恼人的情绪哩!文笔跌宕多姿,曲折有致。

上片末句已暗示出思乡的内容是思念自己的亲人。过片两句,“香”已“寒”是对“烬”而言的,“灯”已“绝”是对“残”而言的。“香”由“烬”(热灰)而“寒”(冷灰),“灯”由“残”而“绝”,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在已推移的这段时间里,游子回忆起去年和亲人分别时的情景:分别的地点是在石城的“江楼”,分别的季节是落花如雨的暮春。至于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景象则通过“倚江楼”、“波上木兰舟”作了概括性的描写。船已行到江波之上,送别的亲人还“倚江楼”而望,这是亲人对游子难舍难分的情态;但这种情态是游子在“木兰舟”上所望到的,这又表明游子对江楼上的亲人也是凝望很久的,同样是难舍难分。去年和亲人分别时的情景宛然在目,正见思之深、念之切,无怪乎这位游子要闭起“朱栊”而重寻他的“乡梦”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