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星期四
首页/宋朝/韩元吉《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原文与赏析

韩元吉《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原文与赏析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韩元吉作此词的时间,史无明载。近代诸家说法不一,然皆出于推测。臧维熙同志以为写于公元1161年10月采石之战前不久,“金兵已占和州之时”;而徐育民、赵慧文两同志则以为写于采石战役之后,但未指明年月。考韩元吉于隆兴(1163—1164)间任吏部尚书,甲申...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韩元吉作此词的时间,史无明载。近代诸家说法不一,然皆出于推测。臧维熙同志以为写于公元1161年10月采石之战前不久,“金兵已占和州之时”;而徐育民、赵慧文两同志则以为写于采石战役之后,但未指明年月。考韩元吉于隆兴(1163—1164)间任吏部尚书,甲申(1164)岁闰月(十一月)游镇江金山,尝作诗,有“杀气淮南望中见”等语,与此词“酒阑闻塞笛”之句似出同一机杼。当时,金兵正越境南侵,已入滁州一带,焦山、采石等地都成了前线。因此,我疑此词即作于此时前后。

采石矶,在安徽马鞍山市区西南7公里的翠螺山麓。原名牛渚矶,因相传古时有金牛出渚而得名;又因盛产采石,东吴时遂改今名。它与南京的燕子矶和岳阳的城陵矶合称为“三矶”,历来都是防守长江的要地。此词虽名为题咏山水之作,但显然寓有作者对时局的感慨,流露出他对祖国河山和历史的无限热爱,向来被认作是咏采石矶的名篇。

词的上片,采用动态描写手法,作者边走边看,随步换形。起句“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气势就不凡。先是见采石矶矗立身前,作者抬头仰视,只觉峭壁插云,好似倚天挺立一般。实际上,采石矶最高处海拔才131米,只因横空而来和截江而峙,方显得格外奇峻。待作者登上峰顶的蛾眉亭后,再低首俯瞰,便又是另一幅图景。只觉悬崖千尺,直下江渚。这开头两句,一仰一俯,一上一下,雄伟壮丽,极富立体感。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作者骋目四望,由近及远,又见东、西梁山(亦名天门山)似两弯蛾眉,横亘西南天际。《安徽通志》载:“蛾眉亭在当涂县北二十里,据牛渚绝壁。前直(值)二梁山,夹江对峙,如蛾眉然。”作者由此引出联想:黛眉不展,宛似凝愁含恨。此愁此恨,无穷无尽。其实,这都是作者的情感外射,把审美主体的感受强加于审美客体上。

充当审美主体的作者究竟愁恨什么呢?韩元吉一贯赞成抗金,主张恢复中原,但反对轻举冒进。他愁的应该是金兵进逼,南宋当局抵抗不力,东南不保:恨的是北宋覆亡,中原故土至今沦落,未能收回。“几时极”三字,把这愁恨之情扩大、加深,用时间的无穷无尽,状心事的浩茫、广漠。

如果说上片是由景生情,那么,下片则又融情人景。“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暮”,点明时间,兼渲染心情的暗淡。又正值风起潮涌,急骤非常;风鼓潮势,潮助风威。作者虽未明言这些景象所喻为何,但从中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爱憎的强烈。“酒阑”,表示人已清醒。“塞笛”,羌笛之类,用“塞笛”更切合战争的背景。当此边声四起之时,作者在沉思什么呢?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作者很自然地想起了李白。这不仅因为李白在历史上跟采石矶发生过密切关系,为它写下过著名诗篇,在人民口头还流传着许多浪漫以至神奇的故事(如捉月、骑鲸等);而且李白一生怀着“济苍生”和“安社稷”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像东晋谢安那样“为君谈笑静胡沙”。但他壮志不酬,最后病死于当涂,葬于青山之上,迄今已数百年。此时作者但见青山之外,远烟缥碧而已。韩元吉虽然身居吏部尚书之职,在当时投降派得势掌权的情况下,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读者从缥碧的远烟中,已能充分领悟到他此刻的激愤心情了。

此词含意深长。它以景语发端,又以景语结尾;中间频用情语作穿插。但无论是景语、情语,都饶有兴趣。怪不得元代吴师道认为在题咏采石蛾眉亭的词中,没有一篇能赶得上它。此词收在韩元吉的词集中。另周密《绝妙好词》选此篇,题为刘仙伦作,不知何据。但就风格而言,此词确与韩元吉他词近似,而不像是以学辛词著称的刘仙伦的作品。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