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原文与赏析

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原文与赏析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当是红莲花。比贺铸年长三十余岁的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盛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可是,贺铸词中...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当是红莲花。比贺铸年长三十余岁的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盛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可是,贺铸词中的莲花,只因生长于回塘别浦,没有人发现她,更没有人欣赏她,她只能寂寞地开,又寂寞地落,犹如王维笔下的山中芙蓉:“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不为人知的境遇中度过自己孤寂的一生。词中孤高幽洁的莲花正是一生怀才不遇的作者贺铸的化身。全词运用比兴手法,寄托遥深。起三句景物描写渲染环境。“回塘”是曲折的池沼,“别浦”是小水流入大水之处,都是指红莲生长的地方。红莲生长于绿波之上,有亭亭似盖的绿叶为衬托,有丝丝弄碧的垂柳为背景,又有活泼绚丽的鸳鸯为陪伴,则红莲之清丽芳洁自可想见。然而,如此美艳的莲花,只因她所处地方偏僻少有人到,不易为人发现,招人爱慕;又因地势僻静,水动迟缓,绿色浮萍又厚又密,以至阻断了采莲舟的来路:于是她就再也没有可能为少女的双手采摘,为忠诚的情人供养。“断无”两句承上继续渲染红莲花处境的可悲。她生长僻境无人能见,莲舟又为绿萍所阻不能前来,但蜂蝶能飞,该是会来吮芳采蜜的吧。然而那些蜂蝶却不知“幽香”之可慕,断然不来。“断无”二字加重语气,突出红莲因幽洁而绝无知音。当她“红衣脱尽”即花瓣凋落之后,结成莲蓬,每一颗莲子中央都有一瓣暗绿色的细芯:那被人叫做“薏”的带有苦味的“芳心”,就是红莲花一生痛苦的象征了。此词上片以莲花喻己,处处双关。以莲花之地处僻境喻己身居下位,以绿萍阻断莲舟喻为人汲引之难,以蜂蝶不来喻在上者对己毫不欣赏,以红莲瓣落喻己年华老大,以莲芯之苦喻己内心痛苦。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一手两牍,一声两歌,笔墨经济,比兴有致。换头两句宕开,于情中布景,描绘夏秋傍晚之荷塘景色:金色斜阳照在荷塘绿波之上,迎来从浦口流入的潮水,天上的行云又洒下一阵微雨。词人以此寥落之景暗示红莲花日复一日,历尽阴晴朝暮而始终不为人知,亦喻自己多年以来,经历了多少炎凉世态,而始终未得一展抱负。结三句描摹红莲的神态与内心世界。“骚人”即诗人,此处应系作者贺铸自称。在词人眼中,他的身外之身——红莲似乎在向自己倾吐心曲,故红莲之语实际上是词人的内心独白。用一“似”字,摹写红莲欲语之神态虚而又活。“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短短两句正是红莲高傲品格和一生遭际的概括。唐代诗人曾以花之开于春天比作嫁给春风,如李贺《南园》“嫁与春风不用媒”,韩偓《寄恨》“莲花不肯嫁春风”,均系此意。莲花不肯与百花一样在春风中斗妍取怜,可见其不同于凡花的高洁品格。然而她却正因此而落得寂寞一生,一旦秋天来临,红衣脱尽,芳心独苦,没来由反而被秋风所耽误了。因此,红莲之悲剧不仅是环境所造成,也是她性格的必然结果。红莲的悲剧也就是贺铸的悲剧。史载贺铸才华过人,然因尚气使酒,好品评乃至丑诋权要,一生郁不得志。此词所写美艳幽洁的红莲终于只能孤芳自赏,自开自落,正象征着词人自己虽有才有德而不为时流知重,以致为环境所埋没。幸贺铸出身贵族,又与宗室赵克彰女结缡,虽一生沉沦下僚,与秦观等人比较总算遭际尚佳,未曾屡受贬谪,远窜蛮荒。故此词虽有失意的悲哀,却仍有“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的信念和自我慰安,不至于陷入秦观般的悲凉凄苦而不能自拔。

清代词论家陈廷焯谓:“此词骚情雅意,哀怨无端,读者亦不知何以心醉,何以泪堕。”(《白雨斋词话》卷一)的确,由于贺铸运用了传统的寄托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性格、政治品质与社会环境凝聚成具体可感的红莲形象,使此词的思想内涵远较叹老嗟卑式的直接吐露为含蓄深广,其感人力量也因而增强,特别是封建时代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更易产生共鸣。陈廷焯对此词评价极高,原因就在这里。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