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黄机《满江红·万灶貔貅》原文与赏析

黄机《满江红·万灶貔貅》原文与赏析

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绿鬓将军思下马,黄头奴子惊闻鹤。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 狂鲵剪,於菟缚;单于命,春冰薄。正人人自勇,翘关还槊。旗帜倚风飞电影,戈鋋,射月明霜锷。且莫令、榆柳塞门秋,悲摇落!毛晋在《竹斋诗余跋》中,只是称赞黄机的那些写花柳、莺燕一类婉柔词作,如同胡云翼先生所说,显然是“没有摸索到作者的长处”(《宋词...

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绿鬓将军思下马,黄头奴子惊闻鹤。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 狂鲵剪,於菟缚;单于命,春冰薄。正人人自勇,翘关还槊。旗帜倚风飞电影,戈鋋,射月明霜锷。且莫令、榆柳塞门秋,悲摇落!

毛晋在《竹斋诗余跋》中,只是称赞黄机的那些写花柳、莺燕一类婉柔词作,如同胡云翼先生所说,显然是“没有摸索到作者的长处”(《宋词选》)。黄机的长处在于气魄雄阔,骨力遒劲,悲歌慷慨之中,极尽苍凉凄楚之致。这首《满江红》集中代表了这种风格特色。这首词写出了开禧北伐前夕,南宋军民的爱国激情,其格调差近于传为岳飞所作的《满江红》。

先看词的上片。“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突兀而起,声势惊人,极写南宋大军的浩浩荡荡。“万灶”,是说军队之众多。“貔貅”,本为野兽名,在此作为勇猛的军旅的代称。“扫清关洛”,指收复陕西(关中地区)、河南(洛阳一带)等地的国土,消灭那里的敌寇。词的起势是不同凡响的。大军进发,排山倒海,攻关破城,陷阵冲锋,预示出开禧北伐初期,宋军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表现了必胜的信心和美好的愿望。接下来是进一步描写战争的气氛:在宋金分界的淮河两岸地区(当时称淮南西路和淮南东路),夜烽火,晨号角,战争一触即发。至此,大战之前的气势已渲染得非常浓重了。

“绿鬓”二句,作者笔势一转,写在宋军势头威逼之下,敌方的惊恐万状:闻南宋大军骤至,敌将未及上阵就欲下马投降,敌兵闻风丧胆,风声鹤唳,敌军将士完全失去了战斗力。这里虽然也是想象之词,然却简洁生动,神情毕现。仅用了“思下马”和“惊闻鹤”两个特定动作,就把敌军一触即溃的颓势揭示出来了。“绿鬓”,指黑发,比喻壮年:“下马”,即投降。“黄头”,指戴黄色帽子的水军,“黄头奴子”,是对敌军兵士的蔑称。

“想中原”以下两句,是说想来中原父老兄妹也该知道,如今形势发生了变化,金国国势已衰,往日嚣张气焰已灭,应当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揭竿而起,赶走金兵。

词的上片分为四层,第一层泛写大军北上的气势。第二层写烽火报警,号角催人,就比较具体了。第三层写敌军的惶恐,就更加细致。第四层说明把握战机的重要,鼓舞南宋军民和中原父老的斗志。层层深入,逐渐细微,结之以振奋人心的鼓动。

陈廷焯曰:“情有所感,不能无所寄,意有所郁,不能无所泄。”(《白雨斋词话》)黄机久怀济世匡国之志,有感有郁,一伺形势有利于大宋朝,感即为之发,郁亦为之泄,这是很自然的。由于作者感触深切,积郁孳勃,因而其词感情色彩就相当强烈。对朝廷的热望,对中原父老的厚情,对金兵的仇恨,种种心迹,溢于词表。特别是贯穿在词中的理想色彩,体现了作者急切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再看下片。过片豪壮威武,充满必胜信念。“狂鲵”,指金国,“剪”,即剪除。“鲵”,即鲸鲵,古书中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於菟”,虎之别称,在此亦指所谓虎狼之国的金国。剪灭狂鲵,缚住於菟,都是鼓舞斗志的豪言壮语。“单于”,指金主,“春冰薄”,是说金主的统治不会长久了,金国的气数将尽。“正人人自勇”二句,是战斗号召,也是人心所向,在“今非昨”的大好时机,军民应自告奋勇,同仇敌忾,拿起武器来冲锋陷阵。“翘”和“还”在这里均用作动词,“翘”意同“举”,“还”同“旋”。“槊”,长矛。也就是攻城陷阵、短兵相接的意思。“旗帜”二句是直接描写战斗场面:仗着风力,行进的战旗翻飞抖索,如雷电闪烁;兵器在月光映照之下,锋刃明亮如霜。“鋋”,长矛一类武器,“锷”,指刀锋。

结尾“且莫令”等句,终于流露出一种顾虑和忧思,尽管仍充满热望,调子却显得沉郁忧伤:千万要把握时机,不能让中原父老和沦陷区人民失望呵!北方边塞多生丛榆红柳,故有此言。“悲摇落”是说莫失良机,免得后悔莫及。意差近于“空悲切”。结句使全词一泻无余的情调有所变化,悲壮中又着些许沉郁。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