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宋朝/姜夔《淡黄柳·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原文与赏析

姜夔《淡黄柳·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原文与赏析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这首词是抒发客中情怀之作。从小序中可知,此时姜夔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西,据考,词作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合肥赤...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这首词是抒发客中情怀之作。从小序中可知,此时姜夔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西,据考,词作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合肥赤阑桥是作者情侣的住地,他后来在《送范仲讷往合肥》这首七绝中写道:“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从诗中可见,此时伊人已去,因而过去的“不寂寥”变成“柳萧萧”了。但写此词之时,情侣尚在,远道来此,又得相聚。久别相逢,重叙旧情,理应充满温馨的气息,但词中却不然!大概是因为往事如烟,如今天各一方,为旅食而流寓各地,回忆少年情事,唯觉怅惘而已。因而,红色栏杆的小桥亦激不起喜悦,旧时熟悉的巷陌,只见一片凄凉。由于宋金政权以淮河为界,作为“边城”的合肥,当然未及江南繁荣,“与江左异”四字实是含有家国之感在,唯觉路边垂柳,同于江南,新绿依依,不胜可爱,于是因柳而自度曲,写成这首《淡黄柳》,以解除客中的幽寂情怀。以上是对这充满诗意的小序的串释。

词的起头二句,已见凄凉:既然扬州被金兵侵掠两度,邻近的合肥当然也遭扰,因此这座边城人烟稀少而近于空城,清晨的号角吹入城南的街道。“马上”句,写自己骑马走在城南路上,未感到东风送暖,却是凄凉的景象使人尤觉寒风剪剪,轻寒恻恻(晚唐韩偓《寒食夜》:“恻恻轻寒剪剪风”),单衣为之难耐,此句可谓外感与内情的高度结合。“看尽鹅黄嫩绿”,开始拍合本题,写出一路所见新柳的颜色。“都是江南旧相识”,句意一转,此柳色尚无异于江左,杨柳虽如旧相识,但终是异地,难免羁情,暗中实又未转。换头“正岑寂”三字,造就了一片冷清寂寞的气氛(《文选》鲍照《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注:“岑寂,犹高静也。”),承上启下,客观的氛围与主观情怀相合。“明朝又寒食”,转入时令,因为寒食节禁火而食,更难得欢趣。景色与心境既是凄凉,岂能兴致高扬?因而只能“强携酒、小桥宅”,一访故人(乔姓本作“桥”,《三国志·周瑜传》中,“乔”作“桥”),此处“强”字一转。然强遣客怀,难驱凄寂,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词意再转:恐眼前芳菲,很快寥落成秋。结尾“燕燕”三句更推一层,为之加重,谓双燕来时,寻春无着,唯见池塘碧水而已。此处虽未言愁,但景语即情语,空蒙之中荡漾着深深的荒寂寥落的愁意。而寻春燕子到此边城,唯见池塘碧水,岂非“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之意?其寓意确又出于一己羁愁与怅念旧情之外了。

这首词六十五字,属中调,姜夔精通音律,因词而度曲,写来纵送自由,因而在结构上很可见转折腾挪的技巧。首二句写所闻,第三句写所感,第四句写所见,关合柳树,上结在前面亦景亦情的基础上,化实为虚,转之为情。换头承上启下,情思荡漾,继而转为时令。“强携酒”又转,“怕梨花”再转,“燕燕”三句推而加重,情余景外。此词非仅善转,且上片写今日,经“正岑寂”的过渡,自“明朝”以后,转为拟行之事与悬想之景,以腾挪跌宕之笔,造就了超妙深隽的意境。明出以个人情怀,暗寓有时势之憾,暗中着力,不易觉察,却耐人寻绎。

姜夔本为江西派诗人,后虽出于江西之外,但此词仍可见江西宗风。“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系改李贺诗句“梨花落尽成秋苑”末一字而成,“小桥宅”的弹筝小妹住处系典出《三国志》,“燕燕”之出于《诗经·邶风·燕燕》的“燕燕于飞”,都可见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妙。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