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蒋兴祖女《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朝云横度》原文与赏析

蒋兴祖女《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朝云横度》原文与赏析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直指都城汴京,第二年京城陷落,徽、钦二帝被掳北上。但是各地官兵百姓奋力抗金的不乏其人。本词作者的父亲时任阳武令,当阳武城被金人围困时,他坚决抵抗,至死不屈,他的妻子和儿子也都殉难。蒋兴祖女当时年方十七八岁,姿容甚美,被金人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直指都城汴京,第二年京城陷落,徽、钦二帝被掳北上。但是各地官兵百姓奋力抗金的不乏其人。本词作者的父亲时任阳武令,当阳武城被金人围困时,他坚决抵抗,至死不屈,他的妻子和儿子也都殉难。蒋兴祖女当时年方十七八岁,姿容甚美,被金人掳掠北上,道经雄州(今河北雄县)时,在驿站上写下了这首词,叙述了她北上途中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表现了对故土的深切眷念之情。

“朝云横度”系作者从驿车车窗向远眺望所见,一方面交待了出发的时间为清晨,一方面又渲染了战乱的气氛并表现了作者北上时的沉重悲苦的心情。“辘辘车声如水去”,点明全词的视点是在车内,这样以下景色场面的变换推移就有了依据。“辘辘”既是车声的生动摹拟,又是其内心悲苦的回响。“如水去”表明车声之绵延不断,更见其悲苦之无尽。第三句写白天之所见。“白草”“黄沙”,极写北地之风沙迷漫、白草飞卷的景象,一个被掳的年轻的弱女子置身于此景之中,其精神之痛苦可想而知。第四句写夜晚所见。村而为孤已见其荒凉,三两家之孤村又为清冷之月光所笼罩,更增其凄清冷漠之感。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是现实的描写,更是内心的投影。上片选择早晨、白天、夜晚三个方面的景物,写出一天之行程,句句都蕴藏着凄恻悲苦、眷念故园之情,下片便将此景中之情抒发出来,手法是对景抒情。

忽然大雁飞过,向南而去,自由自在,而自己被掳北上,身不由己。相形之下,自己的命运尚不及天上的飞雁,何悲苦一至于此!雁向南飞,本可托它传书,然亲人皆亡,何书可传!想到这些,怎不令她“百结愁肠无昼夜”呢?“愁肠”已见愁之深曲,“百结”又见愁之难解,“无昼夜”更见愁之无尽,层层转折,愈转愈深。至此为止,尽管是“百结愁肠无昼夜”,但似乎对归家仍存有一线希望,而至临近金人地域时,则自知归家希望全无,人至绝望,其痛苦可想而知,结末两句“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就是绝望之人的无可奈何的嗟叹,读来催人泪下。

况周颐《蕙风词话》说这首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作者的情感极其真实,写作手法也很高明。上片是寓情于景,下片是对景抒情,上下片都达到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