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李纲《念奴娇 宪宗平淮西·晚唐姑息》原文与赏析

李纲《念奴娇 宪宗平淮西·晚唐姑息》原文与赏析

晚唐姑息,有多少方镇,飞扬跋扈。淮蔡雄藩联四郡,千里公然旅拒。同恶相资,潜伤宰辅,谁敢分明语?媕婀群议,共云旄节应付。 於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往督全师威令使,擒贼功名归愬。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明堂坐治,中兴高映千古。这是一首咏史词。作者用史笔叙述并评说唐朝宪宗时讨伐割据淮西的藩镇吴元济的史实。唐代自“安史之乱”开始,各方节度使势力逐...

晚唐姑息,有多少方镇,飞扬跋扈。淮蔡雄藩联四郡,千里公然旅拒。同恶相资,潜伤宰辅,谁敢分明语?媕婀群议,共云旄节应付。 於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往督全师威令使,擒贼功名归愬。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明堂坐治,中兴高映千古。

这是一首咏史词。作者用史笔叙述并评说唐朝宪宗时讨伐割据淮西的藩镇吴元济的史实。

唐代自“安史之乱”开始,各方节度使势力逐渐强大,往往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不听朝廷号令。朝廷上下亦昏庸怯懦,不能振拔,一味姑息,遂使中晚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唐肃宗以下各帝,几无不如此。惟宪宗李纯,稍有振作。他起用了裴度等忠直的重臣为宰相,平定了淮南西道(治所在蔡州)吴元济的分裂活动,取得了军事和政治上的胜利。唐朝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势头。虽然好景不长,但此事在历史上还是有影响的。

这首词上片讲的就是裴度讨伐蔡州之前的那段历史现状。前五句先写“方镇”即藩镇的猖獗跋扈。“旅拒”是指他们以兵力与朝廷相对抗。后五句再写出兵前宪宗朝廷内部围绕出兵的问题展开的斗争。由于统治者长期姑息养奸,统治集团内部藩镇势力十分嚣张。他们里通外联,狼狈为奸。宪宗元和十年(815),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遣刺客暗杀了力主出兵削平藩镇的宰相武元衡,又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企图阻止朝廷对淮蔡等藩镇的讨伐。“同恶相资,潜伤宰辅,谁敢分明语”三句,即指此事。“媕婀群议,共云旄节应付”是对“谁敢分明语”的进一步说明。面对肆虐的藩镇,朝臣们的态度则十分暖昧。“媕婀”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他们依违曲阿、无所作为、敷衍塞责的态度。这样的“群议”就只能想出以“旄节应付”这种与虎添翼、强敌弱己的权宜之计。自唐玄宗起,朝廷任命节度使时要赐双旌双节,这里所说的“旄节”,即指此旌旄和符节而言。还不止此,长期以来,各地节度使往往是父死子继,或由权将自代,朝廷随而认可,并非由朝廷选授。即如这个淮西节度使,五十年中,传三姓四将,直至吴元济,都是谁抓到兵权,朝廷就授谁旌节,以求保持形式上和名义上的统辖权。此非“旄节应付”又是什么?

下片才写讨伐淮蔡的经过。“於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是作者对唐宪宗敢于起用忠臣这一作法由衷的赞美。“於穆”,是盛表赞美的叹词。“不贰”,指忠心耿耿的人。这里赞美的具体所指即下句所言“登庸裴度”——举用裴度为相的事。果然,裴度任宰相后,出色地发挥了他的才干。他排除了历来由宦官监视军队这一干预,主动果断地指挥了讨淮战役。元和十二年(817)冬十月,在他的部署下,大将李愬带兵冒雪夜行军,衔枚止语,偷袭了悬瓠城(今河南汝南),生擒吴元济,取得讨淮胜利。正当各路藩镇惊惶不已时,朝廷又乘胜收复了十余州。“明堂坐治,中兴高映千古”既是与前面“於穆天子英明”相应,对唐宪宗给予很高评价;也是对在这次巩固中央集权的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裴度的高度赞扬。

这实际上是一首政治抒情词。虽然它通篇以客观评述的形式写成,并未如其他咏史词一般将作者自己写进词中,但它却极其含蓄隐晦地、同时也是确切无误地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政治理想。靖康元年,金兵围困汴京时,作者身为尚书右丞,曾带领京城军民抗击金兵,建立了赫赫战功。但他却因此而被排挤出朝廷,远调太原。临行前宋钦宗手书《裴度传》赐予李纲。李纲深为感慨地说:“臣曾不足以望裴度万分之一。然寇攘外患,可以扫除;小人在朝,蠹害难去。”(《宋史·李纲传》)这首《念奴娇》大约就是作者此时借以自抒怀抱的。可以看出,自比裴度的李纲在词中所寄托的,正是他盼望朝廷能除奸扶正、不再压制抗金力量,使忠臣大将得以如裴度那样施展才力,挽救危亡。

李纲留存到现在的词不过五十余首,其中明标咏史的就不下七八首,大都是写历史上中兴事业的,可知其用意在于讽时。因为他是借古喻今,所以全篇都明述历史故事,不须隐晦。而处处都影射现实,扣得非常紧密,使读者可以窥见词人的真意所在。这是李纲此类词作独特的创作方法。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