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柳永《定风波·自春来》原文与赏析

柳永《定风波·自春来》原文与赏析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这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词中描写了一位闺中少妇,丈夫客居在外,春色惊动芳心,她感到百无聊赖和心灰意懒。在无可奈何的...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词中描写了一位闺中少妇,丈夫客居在外,春色惊动芳心,她感到百无聊赖和心灰意懒。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她怨恨丈夫薄情,她后悔不该让丈夫远离家园,渴望能与丈夫整日厮守在一起,过着“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的生活。

上片开头几句:“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写思妇因心头苦闷,将美丽的春景,着上了主观感情的色彩,以至于把红花绿叶都看成是愁惨的景象,这是“泪眼观花”的境界。“芳心是事可可”,是说什么事都不在意,干什么都没心思,这句词刻画思妇的心理很真实。正因为思妇心绪不佳,所以当口上花梢之时,黄莺儿在柳林的枝条间如穿梭一般飞来飞去,这时候本来早应起床了,但她还在拥衾而卧,懒得起来。此时她心里在想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以上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思妇怀远图来。下面再进一层,写她的憔悴和懒得打扮:“暖酥消,腻云亸(下垂的意思),终日恹恹倦梳裹。”这样便把思妇的形象,从思想的苦闷,到精神的萎顿、肉体的消瘦,穷形尽相地表现出来。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少妇受到如此大的痛苦煎熬呢?下文补出了这个原因。“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原来是因为她的薄情郎一去杳无音讯。因思念丈夫而不得见,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转而对丈夫埋怨不已,这样写,把思妇的感情波澜,就表现得多采多姿。将思妇的相思、怨恨、猜疑、担心等多种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使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也深化了一步。

下片转笔写思妇的追悔:“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她后悔,当初没有把丈夫的马鞍锁住,没有坚决阻止丈夫远行。后悔没有把丈夫管束起来,把他关在书房里,只给他纸和笔,只让他作诗填词,把吟咏当作功课,夫妻常在一起,丈夫吟咏,妻子闲拈针线陪伴。这位思妇认为,这样才不虚度光阴。这段艺术描写,妙在用虚拟的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想象中的理想生活。

就这首词的题材而论,很像传统的闺怨诗,读了这首词,很容易使我们想起王昌龄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写出了闺中妇由不知愁,到愁,最后是后悔不该让丈夫远行求取功名。词是一种新体的抒情诗,由于它的容量比绝句大,形式又较自由,在抒情写景上,就显得更活泼,更加回环往复,更富有波澜,趣味性也更浓。

这首词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作者在描写爱情上直露、大胆,写思妇相思用侧笔虚写,写她的怨恨、追悔,直笔实写并加以铺叙,以怨、悔映衬相思,感情浓烈而有波澜,刻画入微,画面感强,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女主人公的愁苦、精神的萎顿与肉体的消瘦,还可看到她的个性:多情、泼辣而又有几分任性。

其次,上片以乐景写哀情,以丽春美景来反衬思妇的愁苦。下片于追悔之后,虚拟出思妇设想的境界,在深化主题上起了重要作用,增强了艺术效果。

另外,应当指出,柳永的俚词,有绮罗香泽之态的描写,有香艳诗的轻冶与佻巧。如“暖酥消,腻云亸”的描写,有一定的色感与肉感,这是柳词为迎合市民口味的庸俗之处。这一点在历史上曾经遭到雅派文人的反对。宋张舜民《画墁录》说:“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晏殊)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这说明晏殊对柳永的这首词是大不以为然的。但柳永的俚词,广大人民是欢迎的。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西夏一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这说明柳词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暖酥消,腻云亸”的描写,亦不为大病,白璧微瑕而已。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