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与赏析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与赏析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亦作《蝶恋花》,实际上是同一词调的不同名称。柳永这首词,是怀念远方恋人的作品。上片写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由望远而怀远。下片写为消除相思的痛苦,打算借酒浇愁,强自宽解,但又觉强乐无味。最后痛下决心,执著地追...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凤栖梧》亦作《蝶恋花》,实际上是同一词调的不同名称。柳永这首词,是怀念远方恋人的作品。上片写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由望远而怀远。下片写为消除相思的痛苦,打算借酒浇愁,强自宽解,但又觉强乐无味。最后痛下决心,执著地追求他思念中的伊人,为了她,可以不惜一切,大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概。

“伫倚危楼风细细”句,“伫倚”即久立,“危楼”即高楼,此句是登高望远的立足点。词人久立于高楼之上,春风轻轻吹拂着面颊,在目力所及的天际,一缕春愁,黯黯地油然而生。“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看来这春愁正为伤别而生。春愁本由心生,现代生理学告诉我们愁是大脑思维活动的产物,这里却把愁说成是生于天际,由远而近,这虽然不合乎科学的道理,但却把愁形象化了,写出了愁的流动过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春愁,描写成可见的、流动的,这样就唤起人们的审美联想,使读者感觉词中主人公在系念着远方的恋人,春愁是因思念远方的伊人而生,伊人此时此地也会产生同样的春愁,将两处之愁联系在一起,这样表现,意境就浑厚得多了。下文的“草色烟光斜照里”,是登楼远望所见之景,给人以俯仰苍茫的感觉:草色青青,日光斜照,烟波浩渺,伊人何处?这时主人公默默无言,独倚高楼,又有谁理解他的凭阑念远之意呢?“无言”二字,含有千言万语和千种风情、万种思绪。

下片,词人将笔一摇,企图把春愁荡开,打算放纵一下,借酒浇愁,以求一醉。但是结果如何呢?“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这说明愁苦是无法排遣的。怎么办呢?索性继续相思下去,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所以结穴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词,是一篇之警策,可视为全词之眼。词人借此两句,把思念恋人的感情推向高潮。这两句词,千百年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实际上它是从《古诗十九首》中的名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化出。但古诗中的此两句,表现比较含蓄,较温厚和平。柳永的这两句词,比起古诗来,感情更浓烈,态度更决绝,表现出才子词人对伊人的一片痴情。“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终”字,“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消得”二字,都可以看作词人对爱情始终不渝、至死靡他的决心。胡云翼先生《宋词选》释“消得”为“值得”,可谓深得其解。这两句词,使我们想起《红楼梦》中贾宝玉常说的话:我就是为她们死了,化成灰,化成一缕青烟,也是值得的。

这首词抒情手法的特点是,始则借景生发;继则打算把怀远之情荡开,用“拟把疏狂图一醉”的方法,使相思之情得以排遣;终则因为此情无法消解,索性继续相思下去,一收之后,复来一纵,手法有开有合,卷舒自由,有波澜,有韵致,非词中高手,难以达此境界。

周济《宋四家词选》说:“柳词总以平铺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这首《凤栖梧》从整体来看,是平铺直叙的,但换头、结尾,因善于勾勒提摄,颇能平中见奇。特别是结尾两句,总摄全篇,将感情推向高潮,确有千钧之力。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王氏所言第二境,就是柳永这首词所创造的境界,他借用这两句词来说明成大事业、做学问要有这种锲而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与柳词原意没有直接联系。但王国维指出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足见他是很欣赏这两句词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