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原文与赏析

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原文与赏析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这首词是柳永漫游长安离开时所作。长安是汉、唐首都,都城附近有许多历史遗迹。灞桥烟柳即是著名的遗迹之一。《三辅黄图》:“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开元天宝遗事》:“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为离别之地...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这首词是柳永漫游长安离开时所作。长安是汉、唐首都,都城附近有许多历史遗迹。灞桥烟柳即是著名的遗迹之一。《三辅黄图》:“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开元天宝遗事》:“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为销魂桥。”在汉、唐时,灞桥一带绿柳成行。亲友远行,人们都要到这里折柳送别,以表依依惜别之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乘舟离别长安时之所见。“参差”二句,写回首遥望长安的景象:灞桥一带,高高低低的柳树,笼罩在迷蒙的烟雾里,风物还是完全和汉、唐时一样。接着“衰杨古柳”三句,写灞桥柳色的衰老、憔悴。时当暮秋时节,柳树凋零本是季节所致。但作者不说是“西风凋碧树”,却巧妙地联系折柳赠别,把柳之衰残零落,归罪于折者之众。“杨柳含烟灞桥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因为年复一年的“几经攀折”,所以纤如女子细腰的柳条失去了往日的风姿,变得衰老、憔悴了。“憔悴楚宫腰”,是以“楚腰”喻柳。因楚灵王好细腰,后人故谓细腰为“楚腰”。“憔悴”,点出“年年攀折”的结果,进一层补足“衰”和“古”。整个上片完全从景象写起,但景中已暗寓今昔之感、伤别之情。

下片写离别长安时置身舟中之所感。“夕阳闲淡秋光老”,是写离别之时正值暮秋,又当黄昏时节,一抹淡淡的秋天夕阳,映照着古城烟柳,使秋色更增添了几分老意。秋天的黄昏最易牵动人们的离愁,再加上这样萧瑟的色调,自然更是“离愁万种”了。“离思满蘅皋”,既交代送别之地,又直接写离愁。“蘅皋”谓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古人常以“春水”、“丝雨”、“风絮”喻离愁,柳永不落前人窠臼,取眼前所见之景,用水边陆地上长满的浓绿杜蘅作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既有数量上的多密,又有色彩上的一片葱绿,饶有新意。至此作者已是离思萦怀,而恰在这时耳边又传来了一声声的《阳关》曲。《阳关》是唐时流行的送别曲,是根据大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绝句制成的。所以在这支送别曲乐声尽时,作者就悲不自胜而肝肠寸断。这是以耳中所闻,极写离愁之甚。末句“独自凭兰桡”,以一个画面作结。“兰桡”,本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这个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上的画面,透露出了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余味不尽。

全词用与离别有关的典故,如灞桥柳色,《阳关》乐曲,勾起读者对离愁的联想;又用“西风残照”的秋光、夕阳作为烘托,表现“灞陵伤别”的情怀,虚实互应,情景相生,是一首极能表现柳永艺术造诣的佳作。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