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8日星期日
首页/宋朝/聂胜琼《鹧鸪天 寄李之问·玉惨花愁出凤城》原文与赏析

聂胜琼《鹧鸪天 寄李之问·玉惨花愁出凤城》原文与赏析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这是一首送别词。《绿窗新话》卷下引《古今词话》载:“李公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都下聂胜琼,名娼也,质性慧黠,公见而喜之。李将行,胜琼送之别,饮于莲花楼,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李复留经月,为细...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这是一首送别词。《绿窗新话》卷下引《古今词话》载:“李公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都下聂胜琼,名娼也,质性慧黠,公见而喜之。李将行,胜琼送之别,饮于莲花楼,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别。不旬日,聂作一词以寄李,名《鹧鸪天》。李在中路得之,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妻喜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募。后往京师取归。琼至,即弃冠栉,损其妆饰,奉承李公之室以主母礼,大和悦焉。”这一段记载,详尽地保存了聂胜琼创作这首词的来龙去脉。聂胜琼因送李之问,写下这篇缠绵悱恻的词篇。她虽然是东都名妓,遇人很多,但词意何等真诚和专一。词的上阕写离别时刻的景象,下阕记述别后的孤单和凄清,既写临别之情,也写别后情思,全篇以《阳关曲》穿插其间,文情并茂,表达了依依的离情愁绪。

起句以送别人题,“玉惨花愁出凤城”,“玉”与“花”喻己,“惨”与“愁”显示她凄恻的内心世界。凤城指京都。莲花楼是送别地点,楼下青青的柳色,正与离别宴会上回荡的《阳关》一曲相应:“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凄婉的曲调,更加触动离人的心绪。“莲花楼下柳青青”句,是因“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触及了当时的送别人的情怀,因而以眼前客观景物的凄清色彩来传达送别人的主观感受;《阳关》离曲的哀怨歌声,颤动着离人的心弦。何况“一唱《阳关》后”,心中的人马上就要起程了。“别个人人”,别,离也。个,此也。人人,昵语,犹今“人儿”,指李之问。“第五程”极言路程之远。在唱完一曲《阳关》之后,就一程又一程地远远离开她了。离别是痛苦的,但别后更苦;词的下阕,叙写别后思念的情意。想见为难,所以寻梦甚切,更令人悲哀的,是难以成梦,所以更加难堪。“寻好梦,梦难成”句,极写相恋之深、思念之切,以至彻夜难眠。词人把客观环境和主观感情相结合,以大自然的夜雨衬托离人的凄苦。寻梦而不可得,黑夜漫漫,“况谁知我此时情”,长夜中词人感受到了强烈的孤独感。“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的气氛的渲染,又是何等深沉。这里显示了词人独特的个性,也突现了这首词的独特的美。“帘前雨”与“枕前泪”相衬,“共”字极写离泪如夜雨,无法抑止,“隔个窗儿滴到明”,以无情的雨声衬托悲愁的泪滴,窗内的离人泪,窗外的夜雨,共同滴到天明。前此,温庭筠《更漏子》一词的下阕,曾描写过雨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而万俟咏的《长相思·雨》:“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都写雨声对内心感情的触动。聂胜琼这首词对夜雨中情景交融的描绘,更显得深细,她把人的主体活动与雨夜的客体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枕前泪”与“帘前雨”这两幅画面相联相叠,而“隔个窗儿”更见新颖,也更深化了离别之苦,因为这里所刻画的“滴到明”,不仅是“帘前雨”,而且也是“枕前泪”。难怪李之问妻读到这首词时,“喜其语句清健”。她欣赏作者的艺术才华,被作品中的诚挚情意所感染,因而毅然决定,出奁资将聂取归,让她能遂其愿。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