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石延年《燕归梁 春愁·芳草年年惹恨幽》原文与赏析

石延年《燕归梁 春愁·芳草年年惹恨幽》原文与赏析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此词写一个妇女在春天怀人引起的愁思。写愁诉怨,本是五代到北宋年间的词人常用的题材。但以一个“轩昂磊落,突兀峥嵘”(欧阳修评语)的石曼卿来说,这类题材似乎不应为他所采用。我们从作者怀才不遇,坎坷一生,赍志以殁的经历来看,可以推测此词是他...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此词写一个妇女在春天怀人引起的愁思。写愁诉怨,本是五代到北宋年间的词人常用的题材。但以一个“轩昂磊落,突兀峥嵘”(欧阳修评语)的石曼卿来说,这类题材似乎不应为他所采用。我们从作者怀才不遇,坎坷一生,赍志以殁的经历来看,可以推测此词是他的寄意之作,借一个妇女的春愁来抒发自己满腔的愤懑。因此不能把此词当作一般的儿女私情作品来理解。

词的起首二字便把时令是春天点明,只有春天才是百草齐芳的季节。本来当大地春回、青草满园的时候,正足使人心旷神怡,生机勃发。但在一个愁肠郁结者的眼中,每年茂发的芳草不但不能引起他的愉悦,却反而撩起他的幽恨。“年年”说明有恨由来已久,并非偶发,作者长期投闲置散,从没有得到重用,也无从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因而每到春天看到芳草丛生,就感到又已虚度一年,愤恨也就油然而生。一个“惹”字,把幽恨的产生归之于芳草,构思新颖,用字也巧妙。第二句说明“恨”是由于看到芳草而回想过去的遭际才产生的。自己的经历确是不堪回首,此情此景,哪能不愁!第三句,说明他伤春伤别已是无数次。而春去秋来,生离死别,这些能使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伤心的情景,看来是永无休止之期。作者在这里用了设问句,更有余味。歇拍两个三字句,是为引起春愁的当事人所作的归纳:自古以来因春至而牵动愁绪的,都是为了风流韵事。实际上这两句是作者有意作的翳障,如果他直率地表露自己愁闷的真实思想,不仅有失一个性行高洁的文人的身分,会受人物议,说不定还会触忤统治者,带来意外的灾祸。不如采用现在的方式,让人从表面上认为只是一个怨女因怀人而发的自我感伤而已。

换头三句,写出当事人愁绪满怀、双眉紧锁的悒郁形象。古代妇女用绿色颜料画眉,因此前人常用青山来比拟妇女的眉毛,作者也是沿用了这个说法。句中用“春山”,与词题“春愁”照应,更为下句的“翠黛”找根据。只有春天到来芳草茂密,山峰才会出现一片“翠黛”。作者在这里把春山拟人化,认为芳草形成的翠黛之色是春山“深匀”出来,并且“千叠在”含愁的妇女眉头,极为形象生动,可谓别具匠心。歇拍三句,更把当事人的愁绪推向高潮:“不知”句,说明这个妇女的愁已够多了,更何堪每当夕阳西下,独倚危楼凭高望远,所怀之人渺不可见,新愁旧恨,一时涌上心头,不知怎样排遣。这是足以使人触景伤情的时间和环境。两个三字句,言似未尽,包含了无数的潜台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