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星期四
首页/宋朝/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原文与赏析

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原文与赏析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拍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这首词托为惜春,实际是作者抒写他与一位恋人离异的情事,其本事已难以考定。上片从惜春写起。开头三句,写春事阑珊。...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拍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这首词托为惜春,实际是作者抒写他与一位恋人离异的情事,其本事已难以考定。

上片从惜春写起。开头三句,写春事阑珊。莺啼花开的盛春季节已经过去了,只有碧绿的芳草铺满汀洲。这景色令人情感凄断。出语的“恨”字分量下得很足,犹如从作者的心中迸出,表现了他对春光消逝极为痛惜。接着的三句用领字“纵”字直贯而下,说无法能留得住春天。千寻的高山挡不住它,万叠的榆钱(即榆荚,这里偏取“钱”字)也难以买回它。这里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春去不可复回,将惜春心情表达得更为深刻。“梅花”三句叹惜春光短促。梅花凌寒独开,吐香于众花之前,它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到人间的最早象征。可它很快就零落了。曾几何时,已是繁花凋谢,绿阴浓密,子满枝头的暮春了。末二句,则由惜春转过笔锋,写生活中的情事。“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往日停泊于杨柳岸边、画桥之旁的兰舟,再也不见了,那船上的人当然也不会再来。这个人是谁?我们可以通过诠释“结子满枝头”的内在含义找到答案。据《丽情集》记载:杜牧原在湖州看中一少女,并与其母约定,十年后来娶此女。后来他逾时三年方去,那女子早已嫁人,而且生了两个孩子。杜牧非常失望,因作《怅别》诗说:“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词就是活用这个典故。作者说他旧日的恋人,已经另嫁他人,再也不能与之相会了。上片惜春的感情,实际上表现的是与恋人离异的情怀。春天消逝,也就是比喻过去与恋人之间柔情蜜意的甜美生活幻灭了。

过片四句,连用两个比喻,作者感叹日月如流水,往事也像倾泼出去的水一样,绝无重现的可能。与上片意脉贯串,将春天的遁迹和自己情事的幻灭关合起来并提。“覆水难收”是用汉代朱买臣的故事。买臣原先甚为贫寒,其妻自动与他离异。后来他发迹富贵,到家乡做会稽太守,其妻又希望和他破镜重圆。买臣取水泼于地上,令其妻收取,表示不能重合。作者与恋人的离异,虽然情事的性质可能与此有别,但不能重温旧梦则是相同的。词正是在这一点上用这个典故来比况。以下直至歇拍,都是作者抒写时去人空的愁绪。“凭画阑”三句,心情不佳,所见到的一切,莫不添愁惹恨。“东风”三句,时届傍晚,东风肆虐,摧残着百草千花,作者不忍看“飞红”、“拍絮”的景象,怕增添缭乱的愁绪。所以,他躲进书楼,放下帘幕,与外界隔绝,希冀回避它。末二句,又掀起波澜。双燕春日重归来,见到这种情景,问我为什么不上帘钩,打开帘幕。以燕子的成双成对,春情旖旎,对人毫不理解,反衬词人形单影只、孤独寂寞的愁苦,把“春愁”增强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这首词在艺术上有两点明显的特色。一是比兴手法的运用。词借惜春来写与恋人离异的情怀。这样,赋予了“春”、“留春”、“春愁”以特定的含义,十分含蓄蕴藉地抒写了作者难以倾诉的情愫。二是针线密。如上片中的“汀洲”和“垂杨岸”、“兰舟”,上下片之间的“莺花渐老”、“垂杨”和“飞红”、“拍絮”等,无不前后对照,首尾呼应,弥缝缜密,浑然成篇。没有“斧凿刻琢”的痕迹,而有“平而工,和而雅”的特色,无怪乎作者在当日赢得了“词之圣者”(《花庵词选》卷七)的称号。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