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星期四
首页/宋朝/汪元量《望江南 幽州九日·官舍悄》原文与赏析

汪元量《望江南 幽州九日·官舍悄》原文与赏析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着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宋恭帝德祐二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正月,宋太皇太后谢氏举国投降元军,元军入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同年秋初,继恭帝之后,谢氏亦被俘抵大都,即幽州(今北京市)。汪元量随谢氏行。此词作于初到大都的九月初九日。上片由景入情。作者...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着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宋恭帝德祐二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正月,宋太皇太后谢氏举国投降元军,元军入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同年秋初,继恭帝之后,谢氏亦被俘抵大都,即幽州(今北京市)。汪元量随谢氏行。此词作于初到大都的九月初九日。

上片由景入情。作者初到大都,住在专为朝贡使臣所设并有专人陪伴的官方馆舍——会同馆内,带着几分监视。第一句中的“官舍”,即会同馆。“官舍悄”,不仅静悄,而且阴冷。第二句写守月长坐,心情寂寞。第三句引用杜甫《宿府》诗的一句,写漫漫长夜,远处不断传来悲凉的号角声,好像自言自语倾诉着什么。杜甫此诗倾注了安史之乱后的思家情怀,而这也正是作者此时的情怀。这种情怀,原来深深地埋藏在心里,现在终于破露了出来。第四句中的“破”字,就揭示了这种隐衷。家在哪里?在南方。亡国贱俘,有家归不得。南方是天涯,北方也是天涯,眼前的会同馆也是天涯。举目无亲,好像在另一个世界里。作者的忧愤,远较杜甫深广。末句“各”字随手拈来,很富表现力。

上片抒情,着重个人角度。下片着重抒发怀念故国的情怀。第一二句承上,写思家愁苦之极,肝肠断裂,烦乱之极,搔首长叹。作者终于在烦乱中理出了一个头绪,他仿佛回到了临安的宫殿。绮席(丰盛的筵席)、象床(用象牙做的床)、寒玉枕(用质地寒冷的美玉做的枕头),一幕幕从眼前闪过。这些东西的本身价值,在这里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它们体现了故国的具体形象。作者更为注念的是“美人”,即君王(《离骚》有以美人喻君王之说)。从词句中,可以想象到,每年重九佳节,君王与臣下常常醉饮黄花(菊花)之下。现在,君王也成了阶下囚,无处醉黄花!这里,君王有两重意义。他是受难者,他已经失去权势。就这点说,和一般俘虏没有什么区别;但他又是遗民精神上的领袖,是故国的最高象征。后者更为重要。至此,个人、家、国融成了一体。眼前的现实,无法改变,无力改变,无可改变,只得和着泪水弹琵琶,多少抒发一点怀念故国的心情。

汪元量大都期间的词作,充满了乡国之思,而又往往和君王、宫女联系在一起。这就构成了他这一期间词作的特色。他和他们共同着命运。所作不事雕琢,自然真挚,哀恻动人,表达了遗民共同的心声。此词即其例。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