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王沂孙《醉蓬莱 归故山·扫西风门径》原文与赏析

王沂孙《醉蓬莱 归故山·扫西风门径》原文与赏析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娥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屟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归故山,即诗人回故乡会稽。根据多处词意和诗人经历所考,这首词很可能是碧山辞去庆元路学正之职,回到故乡时写的。首三句描写...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娥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屟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归故山,即诗人回故乡会稽。根据多处词意和诗人经历所考,这首词很可能是碧山辞去庆元路学正之职,回到故乡时写的。首三句描写故乡秋景,笔致萧疏冷隽,是一幅寂寥的深秋家居图景。虽然如此,在字里行间仍隐约透露出初赋归来时的某种如释重负的情致。“柳换枯阴”,点明离家的时候,门前还是一片碧绿,曾几何时,它已换成一树枯枝,因此在欣慰之余,不禁兴起“赋归来何晚”的慨叹。这里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文意,可以作为诗人当时倦于游宦因而辞官归里的佐证,而“何晚”一辞,又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当时不得已而出仕的复杂心情。“爽气”三句,写刚辞官归来的诗人怀着闲散的情致遥望家山,远山在明净高爽的秋气中宛然起伏,山岚隐隐氤氲其间,恍如美人的娥眉,妩媚动人,使诗人情不自禁地希望登高临远,聊以自娱。此情此景,真有几分当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爽气”,此处指山岚,出自《世说新语·简傲》“西山朝来,致有爽气”。“翠娥眉妩”,指美人的娥眉,古人往往用来比喻逶迤起伏的山峦。如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的“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之类。回到家乡之后,虽能悠游卒岁,然而故国的沦亡,出仕的遗憾,以及老友的离散,始终萦绕心头,登高而能赏心悦目,也只能使自己暂时摆脱一下上述种种的烦忧,姑作旷达之想罢了。可是一想到登高之后,“故国如尘,故人如梦”,反而会勾起他“国破山河在”的沉痛感慨,以及昔日同游风流云散的感伤,倒不如不去登高了。“登高还懒”四字,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反映了诗人极其沉痛、又极端矛盾的心境,同“爽气霏霏,翠娥眉妩”的美好景色形成强烈的对照,与李清照《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写法十分相似,而由于背景的不同,此词的沉痛似尤有过之。其中以“尘”喻破灭的故国,以“梦”喻离散的故人,用语精警且极富表现力,可谓出一字而境界全出。盖由尘土的飞散,可以形象地感知故国破碎,已成陈迹,不堪追忆;由梦境的虚幻,又隐含着故人阻隔已久,不仅旧游无凭,今后相逢也只能寄希望于梦境之中这几层意思。

过片以下六句,写诗人“步屟荒篱”时的所见所感。“屟”,木鞋垫。步屟,即漫步之意。“寒英”,秋菊。时值深夜,小园之中已是一片荒凉,仅存的几点秋菊也全然凋零了。这一景象,使诗人油然而生“为谁零落”的摇落之悲。陶潜《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描写。碧山虽然终于能够辞官归来,获得解脱,但家园荒凉,连菊花都凋零不堪,触景伤情,较之当年的陶渊明,其沉痛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吗?“为谁零落”这一诘问,将秋菊这一本属无情之物人格化,仿佛它的零落正是因为目睹人世悲痛过于哀伤之故。明明感物自伤,却以物之不忍反衬人之不堪,却出以“为谁零落”,极得哀婉含蓄之致。“楚魄”两句,接着描写诗人独步荒园之间,不觉暮色渐起,寒气袭人,归鸟还林的景象使诗人由身世之感而触发亡国之痛,承上“故国如尘”而来。楚魄,鸟名。相传楚怀王与秦昭王会于武关,被秦所囚,不得归,死后化为鸟,每于寒食月夜,入楚地哀鸣(见《三体诗增注》)。屈原有《招魂》之赋,怀恋君王而招其魂归,诗中极言在秦之苦,归来之乐,中有“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之句。这里字面上是写诗人因岁暮秋寒,楚魄鸟再也招不回来了,实则“楚魄”一语双关,暗寓故国已经破灭,江南已成凄凉地,故君之魄难招,魂归也无立身之地了。“谁念幽芳远”一句反问,又从家国之恨转而抒发自己孤独凄凉的悲哀,承上“故人如梦”而来。“幽芳”自喻,写法颇类杜甫的“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佳人》)。眼前暮色苍茫,寒气袭人,远在异地的故人有谁知道自己正独步荒园,“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呢?“步屟荒篱”,触目兴怀,不能自已,于是反身入户,以求心境的宁静。然而“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的哀景,或入于目,或闻于耳,使诗人愈益百无聊赖,百感丛生。从字面上看,这三句只是对眼前景物进行白描,但包孕在景物之中的诗人感情却比直接抒怀更为沉郁隽永。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碧山这三句可以算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解脱孤寂之感,诗人在几乎是走投无路的境况之下,企图借酒消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试”,尝试的意思。“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人明知如此,又不得不姑且尝试一下,到底能够消除多少凄苦之情呢?诗人自己也不知道,也没有什么信心,此时此刻,真所谓“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了。

这首词属于碧山词中清疏的一类,极少用典,但仍能以低回欲绝的笔致,写出他所特有的沉郁之情、顿挫之姿、宛转含蓄之态。从内容上来看,全词所写只是一日之内所历所感,而在章法上却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乃至感情臻于升华的境地,全词便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回味不尽的感觉,不愧为碧山词中颇具独特风神的一篇佳作。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