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宋朝/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原文与赏析

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原文与赏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更漏子》曲调就是“夜曲”。古代用铜壶滴漏来计算时刻,把一夜分成五更,故名“更漏”。“子”就是“曲子”的简称。前人多咏本题,这首词即写女子秋夜的相思之情。头两句对起,以“春雨细”为主,“柳丝长”是衬托。“春雨细”是说夜深人静的时候,远处传来的...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曲调就是“夜曲”。古代用铜壶滴漏来计算时刻,把一夜分成五更,故名“更漏”。“子”就是“曲子”的简称。前人多咏本题,这首词即写女子秋夜的相思之情。

头两句对起,以“春雨细”为主,“柳丝长”是衬托。“春雨细”是说夜深人静的时候,远处传来的漏声好像春雨那样轻微。由“春雨细”才联想到“柳丝长”。既然是春雨,应该是“润物细无声”,何来“漏声迢递”?这当于“花外”二字探求。因为蒙蒙春雨飘洒在室外花木之上,积雨成滴,再由枝叶上有节奏地滴下,而且声音在夜静时从远处传来,岂不像漏声吗?“迢递”,高远貌。左思《魏都赋》:“神钲迢递于高峦,灵响时惊于四表。”这两句不但说明“迢递”,亦可知下句“惊”字所由来。雁嘹唳于长空,乌夜啼于城上,声音都是来自高远之境。“迢递”不仅形容“漏声”,也同下面“惊塞雁,起城乌”有关。“惊”与“起”,对句互文,谓雨滴犹如漏声之细长凄恻,连无知的栖鸟也为之惊起。事实上“塞雁”、“城乌”都不会被细长如漏的雨声惊起。词人无非是以夸张的手法来表达物尚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情。歇拍结以“画屏金鹧鸪”,看来似乎与上两句不甚连贯。周济云:“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介存斋论词杂著》)仔细把玩此词结句,确如周氏所云“字字有脉络”。盖“画屏”五字含蕴丰富,至少有三层意思:一、雁唳、乌啼是耳之所闻,“画屏金鹧鸪”则是目之所睹,经此对比,很容易使人想到另一句温词——“双双金鹧鸪妇在耳闻目睹难以成眠的当儿,出于想念殷切的敏感,也会觉得画屏上的金鹧鸪栩栩如生,亦惊亦鸣。三、上片景物,侧重室外,至“画屏”则已转向室内,为下片描写室内过渡,于脉络中见章法。而过去评家斥为“强植”,其错不在飞卿。

过片承上,直写“画屏”畔之情景。“香雾薄,透重幕”,说的是香炉里散发的烟雾已渐稀薄,显然夜已深沉。“幕”,帷也。香烟虽薄,犹能透过重帷,说明香质之佳,衬出人亦娇贵。“谢家池阁”,指思妇居处。唐李德裕有姬人谢秋娘,李甚眷之,贮之华屋。此处“谢家”,泛指金闺,不必泥于秋娘。“惆怅”,写思妇相思的殷切。此情尽管难以排遣,总得设法解脱。于是就熄灭烛光,垂下绣帘,欲寻美梦来消此“惆怅”。然而梦境悠远漫长,仍然不得排解。柔情缱绻,深婉入微,只怕良人还不知道呢。温词蕴藉,惯于不肯说破,其感人处,亦正在此。“此情谁得知”,“此事竟谁知”,同是一副笔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