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星期四
首页/宋朝/谢薖《鹊桥仙·月胧星淡》原文与赏析

谢薖《鹊桥仙·月胧星淡》原文与赏析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北宋末年,政治黑暗。谢薖直道而行,困居布衣,却愈加自持节操。薖娶金溪董氏,壮岁之后,生活益穷,只得迁居金溪跃马泉北,一住十年。这首词当是在跃马泉所作。它是一首咏七夕的词,词人没有谈儿女之情,而是藉以咏怀,抒发慨叹。词的上片...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北宋末年,政治黑暗。谢薖直道而行,困居布衣,却愈加自持节操。薖娶金溪董氏,壮岁之后,生活益穷,只得迁居金溪跃马泉北,一住十年。这首词当是在跃马泉所作。它是一首咏七夕的词,词人没有谈儿女之情,而是藉以咏怀,抒发慨叹。

词的上片从写景入手:七夕,天挂新月,一弯如眉;时已入秋,金风飒飒。因为风吹,天上不时飘过缕缕纤云,时而遮住月光,时而掩住星斗,月色朦朦胧胧,星光淡淡如烟。夜色如画。突然,月下有几只乌鹊惊起,扑楞楞南飞而去。词人循声伫望,心中一动,掐指暗数:原来今夜已是牛郎织女欢会的佳期。“秋期”,指七夕。“月胧”两句,化用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诗句,然而用其字而夺其意,已无曹诗群贤不知归宿的凄恻心境,而是渲染着一种朦胧欢快的节日气氛。“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用前人之句而另造新意的手法,是江西诗派脱胎换骨法在词的创作中的运用。天上欢会,人间风光又如何呢?“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锦楼”,锦缎扎成的乞巧楼。宋代,七夕盛行“乞巧”风俗。《东京梦华录》记载:“至初六七日,贵家多结彩楼,谓之乞巧楼。”这儿以代指豪门“乞巧”的奢侈气派。词人隐居跃马泉边,地处山阿,傍山面溪,所以自称“野人”。这三句描绘了山野人家的清苦生活:京都豪门乞巧的热闹风光在词人家看不到,推开柴扉,唯见清清的溪流,层叠的山峰。貌似卑词,骨子里却为傲语。“但门外、清流叠嶂”,既是清贫生活的写照,也是谢气节情操的象征,挺拔高奇,为戛然独造之境。“清流叠嶂”,在视觉形象上,峻秀雄伟,将她与人工雕饰的小小锦楼对峙而立,更是气势压人。所以当“但”字一个转折,以一个特写镜头把她突然推现出来时,便显得势拔五岳、充塞天地。对于豪门,词人虽未直斥。然而以“清流迭嶂”傲视“锦楼”,态度已很明白。崇宁大观间,蔡京当道,广罗党羽,一些无行文人纷纷卖身投靠,谢兄弟却不屑于卑膝,甘守穷困,词中透露了谢的这种气节和抱负。词人在《七夕书事》诗中声称:“不须文乞巧,只有直如弦。”意思较词更为明白。

下片直抒感慨,含义深沉。过片三句,写词人的第一个感慨:人不团圆。七夕良辰美景,本应对酒当歌,欢饮达旦,可是当词人举杯敬酒之际,忽觉有酒无歌,佳人不在,昔日欢会之绕梁清唱已不得再闻,顿时凄惶不已,玉液难咽。“佳人何在?”猝然发问,感慨何深!“佳人”,当有所指,她有美妙的歌喉,如古代韩娥,清歌一曲,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里似指词人所思慕的人。谢与其兄谢逸感情极深,与潘大临、汪信民、董彦孚等人也是金石之交。而此时,词人双鬓点雪,索居异乡山中,平日好友,或星散,或为鬼,孤身逢节,倍感凄戚,故发此感慨。词人推开杯子,默默想起自己及兄、友的生平遭遇:虽有高名妙文,却多为布衣,常为糊口漂泊异乡。鼠辈擅权,君子多厄。抬头仰视星空,银河如带,横贯碧落。他不由发出第二声感叹:“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人间不如天上。平地名之为“平”,却崎岖难行;银汉名之为“河”,却风平浪静。词人抓住矛盾的对比,借对天上的向往,表示对人间希望的破灭。这是词人对时局、政治的感慨,比第一声更为沉重。

这首词咏“鹊桥仙”本事,从天上写到人间,又从人间写到天上,借咏天上七夕,意在人间,处处巧设对比,层层深入,在对比中把自己的心潮逐步推向高峰,深刻地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倔强抗争。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