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宋朝/叶梦得《水调歌头·九月望日》原文与赏析

叶梦得《水调歌头·九月望日》原文与赏析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这首词的小题,曾慥《乐府雅词》作:“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这首词的小题,曾慥《乐府雅词》作:“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以此参验词意,知为九月十五日西园习射,有感于将领之勇而自伤衰老、无力报国之作。其具体写作年代不可确考,大约作于绍兴八年(1138)再次知建康府时期。当时,北方大片国土为金兵所据,南宋王朝只拥有半壁山河,建康已成为扼江守险,支援北伐军需的重镇。词中所写的秋事、习射等均与宋金战事有关。词的上片,写夜饮西园的情景。首句写时届深秋,寒霜遍地,碧天清肃。在这寥廓凄清的夜晚,阵阵西风牵引出诗人复杂的思绪,先写出一句“秋事促西风”。所谓“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据《宋史·文苑传》载,叶梦得在兼总四路漕计期间,补给馈饷,军用不乏,故诸将得悉力以战。可见词中的“秋事”二字表达了诗人在西风相催,寒冬将至之际,对前方将士的深切关注之情。西风使诗人想起秋事,而西风带来的寒声则使他心绪纷乱,于是又写出“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在这两句中,形象地写出了寒声由微弱到响大的过程。“人”字用得极好,生动地描绘出寒声不是一响而过,而是直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止。它既点出西风的劲疾,又点出寒声的繁杂。本来,西风中的寒声,万籁俱作,奇音异响,类状殊多。但诗人不写别的单写梧桐之声。这是因为梧桐叶大而薄,风起响处,声大而杂,尤其在寂静的夜半时分,格外恼人。所以在古人笔下,风鸣桐叶往往是触发愁绪的媒介,有所谓“秋思满梧桐”的说法,叶梦得的立意也在于此。正是这使人烦恼、凄凉的桐叶寒声,勾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沉忧,于是他起身离座,迎着西风,登上城楼,回望中原故土,只见“寥落关河千里”,满目凄凉,冷落不堪。一种国土沦亡、山河破碎的沉痛感情,顿时涌上心头。可是,他既无力挽狂澜于既倒,又难以排遣心中的痛苦,只有借酒消愁,与客同醉,因而以沉痛之笔写了一句“一醉与君同”。从词意来看,西园饮筵是度过了一个不眠的夜晚,故歇拍处依时间顺序写了清晓习射的情景:“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所谓“叠鼓”,指鼓点紧而密。当诗人与众客酣饮之际,军中响起密集的鼓声,在一片喧闹声中,报道东方欲晓,演武场上走马驰射。此刻,场面是紧张而热烈的,诗人的感情又奋扬起来。

词的下片承续上片,写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写这首词时,已经是六十开外的人了,又因为身体不好,不能习射竞武,感慨本来就很多。加上座中宾客正当壮年,武场较胜,欢谈笑语,争相夸美,心境更为苍凉。尤其是虎士岳德当筵竞射,三发中的,箭术精湛,轻松自如,膂力过人,不禁引起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当年,他走马驰射,争雄沙场,豪气如虹,而今已是垂暮之年的老翁,不能像岳德这样骁勇竞射了,因而以自问语气写下了“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在这几句中,既有英雄已老的喟叹,又有对虎士的赞叹;感叹自己壮志未酬而身已衰老,羡慕岳德英武骁勇当报国有期。这说明诗人虽然自叹英雄已老,但内心依然蕴藏着热望报国的雄豪之气,所以才能在结尾处写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的词句。这两句写得慷慨悲凉,是全篇的感情重点。前一句写诗人因年老无力报国而惭愧莫名的心情,后一句写他身虽老衰而志节不衰的精神。句中所说的“云中”,指云中郡,为汉代北方边防重镇。魏尚、李广都曾在这里抗击匈奴,为国立功。诗人写“回首望云中”是借以表达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他在自己的词作中曾多次诉说过这种愿望,如:“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以此验证本词之意,足见诗人直至晚年仍没有忘却恢复故土的宏愿大志。

这首词是叶梦得的代表作之一。笔力雄杰,词情沉郁而又苍健。词中上片言“回望”,结句说“回首”,前后贯通,反复言说,系念国事,北伐中原之意至为深切,充分反映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