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星期四
首页/宋朝/俞国宝《风入松 题酒肆·一春长费买花钱》原文与赏析

俞国宝《风入松 题酒肆·一春长费买花钱》原文与赏析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这是一首以杭州西湖春日游景为吟咏题材的纪游词作。南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曾载有这样一段故事:“淳熙间,寿皇以天下养,每奉德寿三殿,游幸湖山,御大龙舟。”“一日,御舟经断桥,桥边有...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是一首以杭州西湖春日游景为吟咏题材的纪游词作。南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曾载有这样一段故事:“淳熙间,寿皇以天下养,每奉德寿三殿,游幸湖山,御大龙舟。”“一日,御舟经断桥,桥边有小酒肆,颇雅洁,中饰素屏,书《风入松》一词于上。光尧(宋高宗赵构)驻目,称赏久之,宣问何人所作,乃太学生俞国宝醉笔也。……上笑曰:‘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因为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则迥不同矣,即日命解褐云。”由此可知这词是创作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祖国半壁山河沦丧的淳熙年间。淳熙本是宋孝宗年号,此时老皇帝高宗赵构仍然活着,包括他在内的最高统治集团,不顾国家的危亡,人民的苦难,置收复中原失地于不顾,只知整天游山玩水,花天酒地,过着轻歌曼舞、纸醉金迷的日子。太学生俞国宝被称作“醉笔”题在酒肆的这首《风入松》词,便形象含蓄地反映了南宋朝廷内外苟安偷生、纵情淫乐、寄生腐朽生活的真实景象。

词的上片,描绘都城临安,人们春游西湖的活动情景。“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开始便交代了游湖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表明来这里的游人,很会花天酒地,及时行乐。他们为了寻欢作乐,不惜挥霍浪费金钱。长此以往,“日日”如此,已经是整整“一春”了。“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这是“日日醉湖边”情景的进一步写照。从所骑“玉骢”已经惯识西湖路途,更足证其主人游湖已是天长日久。又从费钱买花、玉骢骄嘶、作威作福、日日醉酒等情事,可见此等游人决非平民百姓,大都属于达官显宦、贵妇丽人者流,总之是有钱和有闲的阶级。上片末尾两句:“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有动有静,绘声绘色。摄取西湖游景,由近及远,由疏入密,已从特写镜头转为全景镜头,从而把西湖春游的热闹景象,推进到了顶点。

词的下片,继续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象和游人动态。过片“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读之不禁令人想起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描绘唐代长安曲江春游景象的诗句。如花似玉的无数美人,麇集湖边,完全陶醉在暖风吹拂的“红杏香中”、“绿杨影里”,处于留连忘返、乐而忘忧的情态之中。然而好景不长,盛筵必散。“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运笔跌宕,急转直下。感慨叹惜之意,寓于字里行间。意谓人们如此长游西湖,日复一日,已过一春。寄情山水,消磨时光,贪图享乐,无所作为。一切都如湖水流逝,湖烟消散。如今韶光易逝,画船已载取春归,人们呵,明日还将如何呢?“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结尾和开头紧密关合,表明明日依然照样,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重扶残醉”本作“再携残酒”,这是高宗皇帝给改定了的。因为他嫌原词“未免儒酸”。其实贫寒儒酸是很符合作者的身分地位的。看来他穷愁潦倒,无钱“沽酒”,把已经饮剩的“残酒”,再携来消愁解闷,也是情理中事。再说携带“残酒”,来游览或浇奠这残山剩水,岂不益发可悲可叹!但改为“重扶残醉”,亦能充分暴露那位高宗皇帝的自我秽形劣迹,倒也恰合其身分地位。他可以淫佚享乐,穷奢极侈,酒池肉林,挥金如土,那是不必计较的。而且醉后,有人护“扶”,自然也不在话下。所以,这改词正表明了以皇帝为代表的最高统治集团偏安江南、昏懦苟活的生活实况。一个“残”字,更令人联想到高宗的残生,朝廷的残局,以及南宋苟延残喘的社会现状,真不啻一幅皇帝自我嘲讽的画像。

由上可见,这词好似“醉笔”,率而成咏,其实作者清醒得很。词中分明有着作者对表面上虚假的歌舞升平景象,实际是危若累卵、朝不虑夕的南宋社会现状,以及那种沉湎酒色,苟安度日的反常生活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评判。只是作者没有正面道出、直抒胸臆罢了。总之,这首词无论描写景物,抒发感情,都很朴素自然,委婉真实。词之主旨含蓄,意味深长。它没有堆砌典故,并不生僻晦涩。作者还运用了以乐衬哀、以盛衬衰的表现手法即在乐景中写哀,在盛况中写衰。词的语言风格,也很“流美”(《蕙风词话》),堪称词中佳作。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