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宋朝/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洞庭青草》原文与赏析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洞庭青草》原文与赏析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自屈原以来,不知有多少诗人、词人吟唱洞庭湖的优美、宏伟和广阔。然而张孝祥这首词作却不落前人窠臼,写出了另一番奇特的境界...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自屈原以来,不知有多少诗人、词人吟唱洞庭湖的优美、宏伟和广阔。然而张孝祥这首词作却不落前人窠臼,写出了另一番奇特的境界。

这首词的上片写洞庭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壮丽的自然景色,下片抒发作者怡然心会的坦荡高洁的胸怀。这正是词人心迹的生动写照。张孝祥在乾道元年(1165)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据《宋史》本传说他“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由于遭受攻讦而落职,心中充满愤恨不平,但又感到自身光明磊落。乾道二年(1166)八月,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这首著名词篇。

开头“洞庭”二句,点明了地点与季节。“青草”,即青草湖,在岳阳市西南,与洞庭湖相接。杜甫《宿青草湖》:“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时近中秋的洞庭湖月夜显得格外皎洁而宁静。“更无一点风色”,在寥阔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风吹;皓月当空,也没有一块纤云,周围呈现出一片洁净的世界。这里以“一点”来形容湖中无风,笔力甚奇。

“玉界琼田”二句,进一层写湖面壮阔之美。前人有不少描写洞庭湖之气势壮阔的诗篇,如孟浩然《临洞庭》:“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里是化用夏竦《雪后赠雪苑师》“玉界琼田万顷平”的诗句,加个“三”字,更突出湖面的宏伟、壮阔。在这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置放一只小舟,以大与小上下对举,又表现出一种空阔的境界,一幅意象的画面。

“素月分辉”三句抒写月光映照湖面的美妙景色。“明河”即银河。“表里”指上下。作者在《观月记》中说:“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这里的描写既是自然实景的刻画,又是心灵造境的写照。“怡然心会”二句,由景入情,收束上片。词人沉醉在大自然的优美环境之中,兴会洋溢。此中妙谛确是难以言传的。

换头“应念岭海经年”三句,承上转下,表明自己曾在广西仕官一年,这次经过洞庭湖乃是罢职。“孤光”指月光。词人借助月光自照,深感仕途失意而心中纯洁。“肝胆皆冰雪”一句,既与上片“表里俱澄澈”相照应,又显示出心胸坦荡,襟怀洒落。

“短发”二句转写眼前夜深清冷的景物与感受。“萧骚”,本指萧条凄凉,这里形容头发的稀疏。紧接着“尽吸西江”三句,奇峰突起,可谓神来之笔。“尽吸西江”,这是借用佛教禅宗语来写饮酒的豪迈胸怀(语见《景德传灯录》卷八)。“细斟北斗”,是把天上的星斗想象为人间使用的酒斗。这种富有浪漫色彩的想象,在屈原《九歌·东君》中就有“援北斗兮酌桂浆”的诗句。不过词人的奇特构思在于把洞庭月夜的景物幻化了,就像着了魔似地听候着主人的支配。宇宙万物顿时成了宾客,应邀前来细斟畅饮。满座的来客用天上的北斗斟酒,喝饮着长江之水,呈现出多么热闹非凡的景象。这种豪迈的气概,表明了作者早已把人间的富贵荣辱抛之九霄云外,正如南宋魏了翁在《跋张于湖念奴娇词真迹》中所写:“方其吸江酌斗,宾客万象时,讵知世间有紫微青琐哉。”(《鹤山题跋》卷二)

歇拍“扣舷”二句,总括上文,写湖上独自长啸。“不知今夕何夕”,是借用苏轼《念奴娇》“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的词句,而这里更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超尘绝俗的境地,故王闿运在《湘绮楼词评》中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

这首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造就,在孝祥词集中也较突出。正如魏了翁所说:“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鹤山题跋》卷二)这种“杰特”之处主要在于:一是“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见唐圭璋师《唐宋词简释》)。词人在景中抒情,注入了更多的感情色彩。作者“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不可端倪;镜花水月,是二是一。自尔神采高骞,兴味洋溢”(《蓼园词选》)。二是运笔空灵而富有神奇的幻想。词人抒发内心郁积的感情,既不忘“岭海经年”而仕途蹭蹬的现实,又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无形的心境化为超越现实的物象。“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种奇特的幻境,正是词人轩昂豪迈、飘逸情怀的自然流露。以上所展示的敻绝尘寰的境界和浪漫手法。都足以与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相比美。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