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宋朝/张孝祥《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满载一船秋色》原文与赏析

张孝祥《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满载一船秋色》原文与赏析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这首词是在孝宗乾道三年(1167)作者离官潭州(今湖南长沙)时所作。明《百家词》题作“黄陵庙”,词句亦有数处小异,此据《全宋词》本。张孝祥在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黄陵山上)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这首词是在孝宗乾道三年(1167)作者离官潭州(今湖南长沙)时所作。明《百家词》题作“黄陵庙”,词句亦有数处小异,此据《全宋词》本。

张孝祥在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黄陵山上)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见《于湖居士文集》卷四十)此词就是抒写作者离开长沙后途中为风雨所阻的情景,但却写得宛转清丽,想象丰富而饶有情趣。

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是匠心独运,艺术构思新颖别致。词人没有正面描绘舟行所遇狂风恶浪的险境,而是侧重写怒涛渐息后的奇妙遐想。开头“满载”二句写孤舟所经的十里湖光。秋风萧瑟,烟水茫茫。在一望无际的广阔湖面上,有一叶扁舟在行驶。这里词人把秋色化为物质的东西满载一船,文思较新颖。紧接着“波神”二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下笔更不同凡响。这里的“波神”赋予了人的主观想象,是人化了的自然,而在写法上也很别致。词人不直说行船为大风浪所阻遏,而是写波臣风伯非常好客地邀请他留下来共赏湖面的动人景象:夕阳斜照在水面上,微风掠过,掀起鱼鳞般的片片细浪。这种奇妙的想象,也生动地表现了词人的旷达心境。

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明日风回”一句,承上启下。从时间的观念来说,由上片的傍晚之景写到今夜露宿;从意脉的连贯上看,则是行舟待发。由于风浪的平息,夕阳的美好,词人设想明日的天气会更好,风势会更顺,因此心中更感到快慰。这样引出下句“今宵露宿何妨”显得非常自然而真实。正因为有着美好的明天,所以即使今夜露宿湖面,备受秋凉的侵袭,内心也是觉得惬意的。

“水晶宫里”二句,词人又展开想象的翅膀,造境奇特。“水晶宫”,此指古代传说中的水府。《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歌舞曲。这句从上片“波神”而来,前后照应。在那寂静的秋夜,湖水拍打着木船,发出阵阵声响,词人倾听这美妙的波涛音响,仿佛是欣赏水晶宫里演奏着的动人乐章。

末以“准拟岳阳楼上”作结,别有深情。“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西,俯视洞庭湖,历来为游览胜地。该楼在唐初为张说所建,北宋时滕宗谅贬官岳州,曾经重加修缮,范仲淹写了著名散文《岳阳楼记》。作者表示准定要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这不仅是因为岳阳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而且范仲淹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里。这种远大的理想抱负撼动着词人的心灵。

这首词作是一幅情景交融的有声画。词人运用丰富的想象,雄放的笔力,化景物为情思,写得虚实相生,情景相融。词中既有“十里湖光”、“鳞鳞细浪”的景物描写,又有“波神留我”、“水晶宫里”的奇妙想象,使人们在领略宁静的湖光水色时,似乎听到波涛的声响。这种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带有神奇的色彩,显示出词人所独具的艺术风貌。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