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星期四
首页/宋朝/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作渐向暝》原文与赏析

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作渐向暝》原文与赏析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此词写旅况凄清,上阕是日色和晚庭中感受,下阕是更深人静孤居情怀。对于多愁善感的文人来说,黄昏日暮总是一个难挨的时辰,唐人就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而作者自己亦曾哀叹:“生憎暮景”,“那堪昏暝”。如果这不仅仅是黄昏日暮,而且时当秋令,更...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此词写旅况凄清,上阕是日色和晚庭中感受,下阕是更深人静孤居情怀。

对于多愁善感的文人来说,黄昏日暮总是一个难挨的时辰,唐人就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而作者自己亦曾哀叹:“生憎暮景”,“那堪昏暝”。如果这不仅仅是黄昏日暮,而且时当秋令,更有甚者,是一个阴沉沉的秋日黄昏,那情景又当如何呢?此词首句“秋阴时作”,是说天气动辄阴沉,使人们心上蒙着一层阴影,何况那最难挨过的黄昏时光正一步步逼近哩!秋气萧瑟,更兼阴云布空,所以伫立中庭之际,便感到加倍的凄冷。当然,“一庭凄冷”也表现了自己的孤寂心情,在冷清的中庭,时当日暮,暝色袭来,更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着一“变”字,写出此际心理陡然冷寂之状,增加了抒情的层次感和深厚度。值此伫立中庭之际,入耳者唯一片秋声而已,秋声而寒,正说明作者此时的心理是相当落寞而冷淡。这寒声,包括一切秋风所动的声响,似乎夹有秋雁的哀鸣,更使作者心惊,因为它牵动了一颗思乡之心,于是循声仰视而寻觅雁影,却只见茫茫秋云,沉沉暮色,想那哀鸣的大雁是在云外罢。作者《氐州第一》词有“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而《庆宫春》词又有“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与此词“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皆写秋声秋色与雁影雁鸣,而能各极其妙。此处雁影无踪而唯有哀鸣在耳的意象,更透出一种追寻无着的茫然,加深了作者此际的孤凄心情。

下阕所写的时间已是更深夜阑,至于作者怎样由黄昏苦熬到此刻,读者自去想象。不过换头一句有“人去”二字,而结句又有酒醒之文,那么度之以常情,入夜之际或有同行旅客或旅舍之客相与为伴、借酒浇愁,此时人已尽去,唯留自己,寒室孤灯,形影相吊,更何况愁心易惊,本想借酒浇愁,而如今酒意全去,这漫漫长夜又该如何打发呢?至此,已无以为计,抒写到此亦无以为词,非作者有意搁笔,实在是“止于不得不止”,如果读者能设身处地,那么这里自有体味不尽的生活内容。

词中小令如诗中绝句,形式短小而要求内容丰富,于是写景必得是感受强烈者,抒情必得是灵魂深层的悸动。周邦彦的这首小令,上阕写景,在一片寒声中突出云外秋雁的哀鸣,下阕抒怀,又突出酒醒之后百般无奈的愁苦,显然深得以少胜多的奥妙。陈廷焯尝言:“美成小令以警动胜。”何谓警动,不妨从此词作法去领会。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