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周密《闻鹊喜 吴山观涛·天水碧》原文与赏析

周密《闻鹊喜 吴山观涛·天水碧》原文与赏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喷雪轰雷、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历来是诗人喜欢歌咏的题材。宋代的潘阆、苏轼、曾觌、辛弃疾等人都有咏潮的词。周密这首小令,有它自己的特色。吴山在杭州,是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的分界山,它奇崿危峰、俯临江面。立于山上观看钱塘大潮,其景象可以想见。词上片写海潮欲来和正...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喷雪轰雷、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历来是诗人喜欢歌咏的题材。宋代的潘阆、苏轼、曾觌、辛弃疾等人都有咏潮的词。周密这首小令,有它自己的特色。吴山在杭州,是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的分界山,它奇崿危峰、俯临江面。立于山上观看钱塘大潮,其景象可以想见。

词上片写海潮欲来和正来,下片写潮过以后。“天水碧”二句,有三层意思:天青水碧,浩渺无涯,天水相连,一派壮观景象:词化用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语意,点出序属三秋的季节;同时,又渲染出海潮将至,天地为之变色的气氛。“鳌戴雪山龙起蛰”两句,接着写海潮汹涌而来,那咆哮的潮头好像是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还好像是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来一般。词人接连用了几个形象的比喻,绘声绘色地将钱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艺术地再现了出来。与枚乘《七发》中关于观潮一段的描写相比,虽铺采摛文不及,但精练则有过之。下片写潮过风息,江上又是一番景象。“数点”以下三句,分别描写远处、高处的景色。远处的几点青山,虽然笼罩着淡淡的烟霭,却仍然青翠欲滴。天边的一抹红霞,仿佛是刚刚织就的绡纱,带着潮水喷激后的湿意:黄昏临近了,白鸥上下翻飞,在还有一些亮光的远方,帆影矗立……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织成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使人赏心悦目,如临其境。末句“隔江闻夜笛”,以静结动,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的视觉描写。全词纯写景物,到这里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是极有余韵的一笔。隔江而能听到笛声,可见波平风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从时间上说,全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夜间;从艺术境界上看,又是从极其喧闹写到极其寂静……将“观涛”前后的全过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读者仿佛观看影视片一样,一个蒙太奇接着另一个蒙太奇,一个特写镜头接着另一个特写镜头……由于词人又是一位画家,故能做到“以画为词”。尤其是“隔江闻夜笛”一句,似收未收,似阖未阖,颇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之感,与唐人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湘灵鼓瑟》)同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美学家宗白华称赞词人“能以空虚衬托实景,墨气所射,四表无穷”(《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的确不是溢美之辞。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