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星期四
首页/宋朝/曹豳《西河 和王潜斋韵·今日事》原文与赏析

曹豳《西河 和王潜斋韵·今日事》原文与赏析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曹豳这首《西河》是对王埜(号潜斋)的《西河》(天下事)的和作。和词不仅与原词同牌,而且步其原韵字,同时内容也...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曹豳这首《西河》是对王埜(号潜斋)的《西河》(天下事)的和作。和词不仅与原词同牌,而且步其原韵字,同时内容也与原词相呼应,并加以发挥。这两首词可谓声气相应,情调相谐,珠联璧合。

这首词与王词相合之处在于都有一股炽烈的爱国情。本词也以“恨”为轴心,所列各辐均矢向这一中心,一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漫漫白骨蔽川原”,概述了战乱造成的惨相。这句从空间方面写出了死人之多,景象之惨。汉末王粲《七哀诗》中写人民离乱,也曾说“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曹操也有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词人更加以具体敷陈:“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冷月悬空,荒野无人,怎不叫人目惨神伤!“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诘问多么有力,锋芒何等犀利!二恨南宋当朝,文恬武嬉,误国误民。词人以“新亭对泣”的故实,谴责不以国事为重的奸佞。“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如今就连遭新亭对泣的人也没有,已毫无故国之念,更谈不上“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了。至于那些帝王勋贵,战与和都无法决策,今日事就是这班人弄得如此!三恨那些报国志士,却被谗遭黜,“只今寂寞薮泽里”。国事至此,自然令他叹息“恨何日已”,感到“谩哀痛,无及矣”。曹豳的忧国忧民、想收复中原的愿望和王埜是完全一致的。

曹豳词和王埜词也有不同之处。王埜写得委婉。曹词却爽直。王埜写得空灵:“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曹词则直截了当地说:“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矛头直指昏君庸臣。曹词比王埜感情更强烈,王埜由“结愁未已”进而为“千古恨,吾老矣”,曹词则由“恨何日已”演而为“谩哀痛,无及矣”。王埜主要叹自己壮志未酬,曹词则揭露统治者昏庸误国。王埜对未来寄有希望,但究竟谁能扭转时局却无定准,而曹豳却直接动员王埜出山,要他像东晋谢安那样,干一番事业,大败秦王苻坚。这一点不同,是因为王埜虽有用世之心,苦无出仕之门,而曹豳既对王埜有深透的了解,又身为谏官,因而很自信地说“定相将、有诏催公起”。

曹豳这首和词,极具功力。唱和之作,较一般作品难度更大,不仅要严守原词牌的格律,而且还要步其原韵,往往窒息作者思想,束缚作者手脚。可是曹豳在这多重制约下,仍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毫无凑泊的痕迹。这是因为他们二人情谐意惬,知己明志,因而能写得如此自然熨帖。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