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宋朝/李清照《感怀》(原文_赏析)

李清照《感怀》(原文_赏析)

愁肠百结,欲说还休红尘百戏,落幕时,回首一幕幕的剧情,或许最美好的爱情,不是白头偕老,相敬如宾,而是一段没有理由,无怨无悔,纯洁无瑕的爱。如果这段爱有了裂痕,谁也很难修复,毕竟人非圣者,面对感情的伤害,谁也无法做到一笑泯恩仇。有人说:“婚姻就像一个魔盒,它能改变婚姻中的男人和女人。”一纸婚书,可以把两个毫不相干的男女变成亲人,一起迈进婚姻殿堂之前,或许有很多...

愁肠百结,欲说还休

红尘百戏,落幕时,回首一幕幕的剧情,或许最美好的爱情,不是白头偕老,相敬如宾,而是一段没有理由,无怨无悔,纯洁无瑕的爱。如果这段爱有了裂痕,谁也很难修复,毕竟人非圣者,面对感情的伤害,谁也无法做到一笑泯恩仇。

有人说:“婚姻就像一个魔盒,它能改变婚姻中的男人和女人。”一纸婚书,可以把两个毫不相干的男女变成亲人,一起迈进婚姻殿堂之前,或许有很多美好的憧憬和誓言。一旦进入婚姻殿堂,发现里面并非只有鲜花童话,还有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酱醋茶时,美好的想象瞬间崩塌。面对爱情变奏曲,有些人会用沟通的方式去演唱,有些人却沉默不言,捂上耳朵拒绝表演。

对于一代才女李清照来说,她跟赵明诚之间的爱情婚姻是美好幸福的,但是中间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需要用心和技巧去演奏,才能不损乐曲的美妙之音。

面对婚姻中出现的嫌隙,面对内心无法排解的苦闷,李清照用自己的笔,写下自己的心。分离是苦,相聚也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一时愁肠百结,欲说还休,只能把千万愁思寄托在文字中了。一首《感怀》,把她的孤寂愁闷抒发得淋漓尽致。

感怀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此诗作于宋徽宗宣和三年八月。宋徽宗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四十一岁的赵明诚到山东莱州担任知州,这一次他把李清照也带到自己做官的地方去居住。

能够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这原本是李清照盼望已久,值得开心的一件事情,但事实上她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

诗中所描绘的环境是那么简陋,窗户破落,桌椅年久失修,陈旧不堪,空无所有,既没有书籍,也没有字画。

诗中所抒发的心情是那么悲凉,对酒与钱这类世人皆为之吸引的东西,在诗人眼里都是不屑一顾的。她虽是因闲而作诗,但这一首诗却绝非赋闲之篇,诗人的理想、情操与品格全部融于诗中,是一首较好的述怀诗。

在李清照看来,她目前所处的环境和心情,都是名利惹的祸,因为天下人都会追求名利。赵明诚也是为了名利,才会来到这个地方做官,因为做官,才会抛弃安逸清净的生活。

为了追求功名富贵,赵明诚没有办法陪她,留下她独自一人孤孤单单地待在一个冷冷清清的地方,百无聊赖之时,只能把自己关在屋里写几首诗词,排解寂寞和忧愁,消遣时光。

李清照不是那种喜欢官宦生涯的人,也不是王昌龄诗中那种想让丈夫出将入相的女子。她只想跟相爱的人白头偕老,吟诗赋词,收集和研究金石文物,过一种平淡又不失高雅情趣的生活。但现实却不能如她所愿。

这首《感怀》,是李清照在抱怨生活环境的简陋和生活的清贫吗?我想应该不是的。如果她是爱慕虚荣的人,当时跟赵明诚一起被遣送回青州时,早就该抱怨了。他们在青州十年,相依相伴,虽然环境没以前好,她也过得惬意快乐。

从李清照所写的《<金石录>后序》里,我们可以知道,她在生活上是非常简朴的,并不是一个贪图享受的人。

“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她既不吃大鱼大肉,也不穿大红大紫,头上没有珠光宝气,房间里没有雕梁画栋。这样的人,只要能跟心爱的人在一起,环境怎么恶劣,她都是可以承受的。现如今,她跟赵明诚团聚了,却在诗句中写满了冷清和寂寞,或许,这是被赵明诚冷落之后的抱怨吧。

我曾看过《百家讲坛》里康震老师所讲的李清照的故事,也看过一些讲述李清照故事的史书和资料,据说这个时期的李清照和赵明诚感情上出了点问题。三十八岁的李清照因为没有子嗣,变得不如以前那般自信。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或许,李清照的忧愁,就在于赵明诚蓄养侍妾和歌伎的问题上。

据说,在那个年代,歌伎不但是私人蓄养,而且官府也蓄养,以备有招待任务的时候,有人来进行表演,这种叫作“官伎”。风气所及,当时太学的太学生们,也经常去青楼歌馆。赵明诚曾经是太学生,也是一个朝廷命官,他也不能免这个俗。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描述赵明诚临去世的情景时说:“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意思是说赵明诚临去世的时候,写下绝命诗,然后没有对她和其他的侍妾做后事的交代就去世了。

“分香卖履”这个典故是来自曹操的。汉·曹操《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曹操去世的时候还念念不忘他的妻妾们,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她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李清照在诗中用这个典故说赵明诚没有来得及给包括她在内的其他的侍妾交代后事。这个典故说明赵明诚是纳了妾的。

对于年纪越来越大,经历的苦难越来越多的李清照来说,心里已经系上了千百个愁结。或许,这是她内心的愁结之一。

岁月是一把锋利的刀,在每个人的脸上细细地雕琢着每一条皱纹,直到白发苍苍,老得无法动弹。那一条条皱纹,会生根发芽,从脸上,蔓延到手上、脚上,然后驻足在心里。如若生活不幸福的人,每一条皱纹都可以挤出眼泪来。那一滴滴眼泪,是对年华老去的喟叹,是对人生空虚的焦虑,也是对人生向晚的无奈。

这个时期的李清照已经年近四十了。漂亮的容颜已随着岁月渐渐变老。心里的顾虑和担忧也越来越多。想当年,赵明诚做太学生的时候,社会地位不高,俸禄也比较低。李清照在他眼里是十全十美的大才女。即便当时顺应社会的风气,蓄养了侍妾和歌伎,他的眼里恐怕也只有李清照一人。

但是现在,赵明诚职位高了,俸禄多了,身边年轻漂亮的女子也多了。也许,在他眼里,李清照已经没有很强的吸引力了,所以,渐渐有些冷落了她。

有人说,女人的心是水做的。她可以像山泉一样无声地滋润世间万物;可以像溪流一样,清澈见底;可以像温泉一样,令人在放松中慢慢治疗心灵上的伤痛。但她也是多愁善感的,一旦周围的空气太冷,便会凝固结成冰。

李清照这么冰雪聪明的一个女子,肯定能体会到丈夫对她感情的那种微妙的变化。虽然赵明诚对她依然相敬如宾,但却没有当年的相亲相爱相知相伴那么亲切,那么心照不宣了。

当自己的婚姻遇到了冷空气,她的心也一下子冰凉起来。一种非常深切的孤独和寂寞的感觉,总会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骚扰每一个夜晚,每一个梦境。

历史的车轮缓缓驶入现代社会,当婚姻走入一夫一妻的制度之后,很多人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跟别人分享,唯独爱情是不能分享的。所以,“小三”的出现总是为人们所不齿。

可是,我们都知道,在宋代,畜养侍妾和歌伎在当时是一种社会风气,一种文化现象,李清照应该不会为此而争风吃醋。她的孤独感和抱怨应该不完全是因为赵明诚在莱州畜养侍妾和歌伎吧。

纪伯伦曾经说过:“婚姻就是两个相爱的强者同舟共济,以便一道战胜岁月征途上的风风雨雨。作为人生伴侣,应该携手相伴,也应该互相勉励,在最困难的时候不要放弃彼此,拿出勇气和决心改变现状,生活总会越过越好。”

从古到今,同甘共苦都是人们经常谈及的一个话题。或许,纪伯伦说的只是一部分夫妻的幸福。这世间还有一小部分的夫妻却是能够患难与共,却无法一同享福的。

从我长大成人的那一刻开始,总会时不时地听到一些类似的故事:某某某跟他的妻子离婚了,结婚时他们吃过很多苦,两个人一起摆水果摊,一起被城管追过,一起淋着大雨回家,一起同吃一个盒饭。现在房子也有了,钱也有了,孩子也大了,要啥有啥,两个人却离婚了。

这个中原因,或许只有当事人才能明白。或许,是因为生活好了,有钱了,所以,妻子只顾购物、打扮、美容,对丈夫少了些体贴;或许是因为丈夫忙于外面的事业,常年应酬不回家,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住了眼,对妻子少了些关心,让妻子心存不满。很多现实的问题,都是我们说不清道不明的。面对这种无法解释的现象,有人干脆用一个缘字来解释,缘来缘去缘如水。

曾几何时,赵明诚和李清照的婚姻是那么美满和谐,就算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也能够同心同德,共同面对。难道美好的爱情就这么不堪一击,难道岁月这把刀不仅会雕琢皱纹,还会斩断情丝?

弹奏一曲东风,每一个音符,却飘出几度离愁。待到聚首时,却只能独对长空,冷风冷月冷夜,一壶冷酒难消愁。昔日繁华处,已成梦一场,惋惜岁月向晚,无人与我和鸣,独舞清影,泪洒时空。

李清照是个高雅的人,她本不会对那些小事斤斤计较,更不会把家庭的一些琐碎事写进自己的诗词里,但是,这首《感怀》,却写出了她内心深重的怨气,那种被人冷落无视的感觉。或许,她意识到自己的婚姻出现了危机,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丈夫也似乎没那么有信心了。

有人说信任是维持夫妻所共享的爱的重要纽带,也是建立愉快、幸福家庭氛围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失去了彼此的信任,家庭便会陷入一种冷清的状态。陷入冷清状态的家,根本不能称作家,只能说是一座房子,因为里面没有欢笑,没有幸福,没有嘘寒问暖。只有房子却没有家的人是孤独而又苦涩的。哪怕自己家财万贯,住别墅,开豪车,如果没有一个温馨的家,无论走到哪儿都会觉得自己很孤单。

此时此刻的李清照,或许也在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失去这个家。她的不自信,来自一些无法改变的事实。在南宋人翟耆年撰写的《籀史》里说,赵明诚文物收藏得非常丰富,但是“无子能保其遗余,每为之叹息也”。

赵明诚的收藏虽然很丰厚,但是却没有子女继承他的这笔遗产,每每想到这样的事情就禁不住叹息。

据说,《籀史》写在宋高宗的绍兴十二年,这个时候李清照还在世,李清照和赵明诚的一些共同的朋友和亲戚也都在世,所以翟耆年写的这件事情应该是有依据的,特别是翟耆年是在谈到金石字画的收藏的时候顺笔提到了赵明诚没有孩子的事,不是专门说,可见这种语气写出来,证明赵明诚和李清照没有孩子在当时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实。

另外,还有一本南宋人洪适撰写的书,叫《隶释》, 《隶释》里也谈到赵明诚的身后事“赵君无嗣”,说明赵明诚没有后代。这本书写于宋孝宗乾道二年,距离李清照去世也就才十几年的时间。

这两本书,一本是在李清照在世的时候写的,另一本是李清照去世后不久出现的,写这两本书的人都是金石之学圈子里的人,写的又是正经的学术著作,并不是要专门在书里挖空心思地炒作这个话题,而是顺笔提出来。可见赵明诚和李清照没有孩子,没有后代,这是一个可以认定的事实。

很多人都认为,一个孩子是维系一个家庭的纽带,是爱情的结晶,是香火的延续。或许,没有孩子,才是李清照最大的一个心病。所以,她很在意那些妻妾的存在,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并且为她和赵明诚结婚二十多年没有生育孩子而感到担忧。

《孟子·离娄上》有句话叫作:“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古代社会,一个妻子如果没有给丈夫生孩子,尤其是没有生个儿子,那这个妻子在丈夫和其家族的心目中,地位就会下降,价值也会渐渐消失,而且她在家里几乎抬不起头来,这直接牵扯到可能她将无法继承丈夫和家族的遗产。

对于李清照这样一个感情细腻丰富的女人来说,没有后代这件事对她的打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担忧是非常巨大的。

虽然我们知道,没有孩子,责任不一定在于她。可是,在古代社会,大家都认为没有孩子就是女人的责任。那些三姑六婆的闲言碎语,那些专家学者记载她没有子嗣的著作以及赵明诚的唉声叹气,乃至有意无意的冷落,可以想象,李清照当时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虽然李清照对自己的婚姻失去了信心,但是她和赵明诚的结合是志同道合,有着深厚感情的。他们爱情的基础是建立在共同的趣味、共同的爱好和彼此信任之上的。即使他们的婚姻发生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还不足以使他们的婚姻破裂。

虽然,赵明诚会在某一段世间内被一些年轻貌美的小歌伎或小妾所吸引,但是能够真正走进他内心世界,与他分享高品位快乐的,却只有李清照一人。

据史料记载,赵明诚到淄州担任知州的时候,一方面关心政务,但最主要的精力和目光,就是投放在寻访淄州境内的珍稀文物、金石、字画上。

淄州境内有一个村子叫邢家村,这个村子里的人都姓邢,其中有一个人叫邢有嘉。有一次,赵明诚去拜访他,他的家人非常热情,把家里珍藏的一套字拿出来让他品鉴,这套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手书的佛教经典著作《楞严经》真迹,非常珍贵。

赵明诚拿到这套真迹,非常开心,骑上马立刻狂奔回家,跟李清照一起细细地欣赏。可见,李清照在赵明诚心里依然是重要的。

或许,我们也有这样的一种经历,当自己看到一件漂亮的东西、一部好的电影,或者一本好书,都希望跟自己最亲近、最喜欢的人一起分享。在这个分享的过程中,你的内心可以获得一种很大的快乐。

赵明诚带着这幅真迹回到家,跟李清照一同欣赏和品鉴,不知不觉就到了二更天。就这么几幅字,两个人看了三个多小时,越看越喜欢,越看越高兴,而且他们一边看一边饮酒,饮酒饮得渴了,又接着喝茶。到二更天的时候,他们点了两根蜡烛,又看了两个小时,到凌晨一点的时候,才休息。赵明诚后来在这幅手迹的后面写了一个跋,记载下这件事情。

有人说,当夫妻两人闹矛盾的时候,只要你手里握着对方的爱情信物,就肯定能够破镜重圆。

这世间,爱情信物有很多种。红豆是最有诗意的爱情信物,扇子是最有雅趣的爱情信物,香囊是最为芳香怡心的爱情信物,戒指是最为恒久的爱情信物,绣球是最为绚丽多彩的爱情信物,手绢是最具风情的爱情信物,同心结是最具华夏文化元素的爱情信物……

对于李清照和赵明诚来讲,他们的爱情信物是他们共同致力于的,共同喜爱的文物收藏和品鉴。

只要握着对方的爱情信物,就是握着对方的心。有了金石文物这个信物,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感情的裂痕慢慢地弥合了。

我曾看过一个网友分享了夫妻相处之道:“我爱你,就是和你吵架的时候恨不得去死,但是吵完之后又发现,没有你根本活不下去。”

我还看过一个微博上流传的笑话:两口子吵架,气得都想崩了对方。老公出门想买一把枪,结果路过卖煎饼果子的小摊,想起老婆喜欢吃,就买了两个煎饼果子,回家才想起忘了买枪。

或许,小小的矛盾也是爱情的调料品。多少感情,始于无话不谈,多少婚姻,止于无话可说。如果两个人依然有着共同的兴趣,有着共同的话题可聊,他们的关系就是谁也无法打破的。

愁肠百结,欲说还休。既然有些事情无力改变,不可说也无法说,那不说也罢。或许,有些事情,随缘而遇,随遇而安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吧。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