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宋朝/李清照《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原文_赏析)

李清照《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原文_赏析)

颠沛流离,和衷共济人生本无定数,回首已是天涯。国乱,家也无法安定,从汴京到青州,从青州到江宁,那些漂泊的日子,说不尽的沧桑,唯一能给李清照以慰藉,让她念念不忘的,是那幽幽的一缕梅花香。即便是一枝残梅,也可以闯入她的诗词。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从古至今,...

颠沛流离,和衷共济

人生本无定数,回首已是天涯。

国乱,家也无法安定,从汴京到青州,从青州到江宁,那些漂泊的日子,说不尽的沧桑,唯一能给李清照以慰藉,让她念念不忘的,是那幽幽的一缕梅花香。即便是一枝残梅,也可以闯入她的诗词。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

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吟诵歌咏的梅花,都是凌寒独自开,傲立枝头不畏霜雪的。很少有人去写残梅败叶,但李清照却不落窠臼,把一枝残梅收入自己的词中。

在那个早春的夜晚,她酒醉回到卧房,连头上的钗、簪等物也没有心思卸去,便昏昏睡去。不知道是怎样的心情,可以让她饮那么多酒,以致夜来沉醉,迟迟没有梳妆。

看来,她又是去饮酒赏梅了吧?插在头上的那枝梅花,因磨蹭而蔫萎、败落,但依然散发出诱人的幽香。

红梅凋谢,只剩残枝。这是一个多么令人伤感的画面。或许,现在的宋代,也是如此惨状吧。在金兵的摧残下,汴京被破之后,他们大肆地烧杀抢掠,曾经的繁华之都几乎成了一片焦土。

酒力渐渐消退,残梅清幽的芳香不断袭来,熏醒了睡梦中的人,梦只做了一半,没能回到故乡。是啊,故乡已在金人的铁蹄之下,想回去谈何容易。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暂时慰藉,这是何等不幸,偏偏一枝残梅把梦中的美景打破了,可怜了一份殷切的怀乡之情、故国之思。

故乡,在任何人眼里,都是极其亲切的,李煜在诗词中也感叹过“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李清照思乡至极,以酒浇愁,以致沉醉入睡;梅香扰断了她的好梦,使她在梦境中回到北国故乡的愿望无法实现。归梦不成,无限感叹,惘然若失,心又生出抱怨,虽说是怨梅,其实怨的却是故土难归。

我看过金昌绪的《春怨》,里面的黄莺歌声惊醒了女主人;我也看过岳飞的《小重山》,里面蟋蟀的鸣叫声惊醒了主人公的梦。李清照却是被花香所惊醒的,或许,这就是她的特别之处吧,总是能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美感。

醒来已是深夜,四周一片静谧,再也睡不着了,百无聊赖的她,再搓一搓残余的梅蕊,再捻一捻余留的花瓣,再消磨些凄凉的时光。那种思乡怀人之情,欲归不得的苦涩,在夜晚越发难受。

轻柔如水的月光,给大地涂上一层透明的银色。窗上的翠色帘幕纹丝不动地垂挂着。帘外,明月当空;帘内,无限凄清。孤独的人在手中反复揉搓着一枝残梅,无言独处,等待天明。陪伴她的,是那淡淡的月光,还有幽幽的梅香。这是一幅多么凄清的图画啊!

滚滚红尘中,多少人在起落浮沉中经历着岁月的蹉跎;多少人在颠沛流离中,学会了在夹缝中生长;多少人在两难的抉择中,抱着玉石俱焚的信念,守护着自己的梦想。

有时候,我总觉得人就像浮萍一样,不知道是向左还是向右,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只是在人海中不停地漂着,几经浮沉,终于在风吹浪打中逐渐学会了乘风破浪。虽然梦想总会被汹涌的波涛湮灭,但只要拼搏过,便无怨无悔。

当李清照独自回了青州,看着那堆满十几间房子的各种文物,有些发愁。据一些资料记载,青州古城是古齐国的腹心地区,是古老的文物之邦,有很多丰碑巨碣和三代古器。

赵明诚夫妇在青州期间,收集到一大批石刻资料,如《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唐李邕撰书《大云寺禅院碑》等。益都出土的有铭古戟,昌乐丹水岸出土的古觚、古爵,也陆续成为他们的宝藏。

他们收藏的这些文物品种繁多,又笨重,别说是长途迁运,即使是简单地整理一遍,都要耗费相当大的体力与时间。更何况,此时此刻,狼烟四起,兵荒马乱,身单影只的她该如何处理如此繁巨的文物?又该如何平安地与丈夫团聚?

未来的日子,像黑漆漆的夜晚,看不到一点阳光。抬头仰望,天还是那片天,唯一不同的是,她曾引以为豪的梦想,此时已成了沉重的负担。即便她和丈夫计划得再周详,胆子再大,那些文物也没能保住。原本她想等明年开春时运走这些文物的,可是,就在这年的十二月,处在动荡时局中的青州突然发生兵变,青州的郡守被叛军所杀。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在这个冰霜雪冻的腊月,十余屋文物居然被一把火烧得精光。看着熊熊烈火,任凭心与往事相对叹息着。曾经拥有的,已经彻底失去了,已经失去的,以后也很难再拥有了。

李清照无比悲伤地在《<金石录>后序》里写下:“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虽然李清照没能挽救这十几间大屋里边所藏的文物,但是她还是拼着命抢出了一些非常珍稀的字帖以及相关的文物,其中有一本《赵氏神妙帖》是赵明诚非常看重的。

赵明诚在蔡襄《赵氏神妙帖》的跋当中说,这本字帖是当初自己在东京的时候花了二十万买的,兵变发生之后,青州家中的物品包括文物全都荡然无存,只有我的老妻独自携带着这幅字画逃了出来,她刚刚逃出来乘船南下过镇江的时候,又遇到强盗,她依然怀抱着这幅字帖,躲过了强盗的抢掠。这幅字帖能够保存下来,真是皇天护佑,那真是奇迹。

虽然,赵明诚讲的只是神妙帖的遭遇经历,但是由神妙帖我们能看得出来,李清照当时的处境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她虽然没能够把所有的文物保护下来,但已经尽到一个弱女子所能尽的最大能力,去保护她和丈夫共同的梦想。

据史料记载,当李清照押运十五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到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续资治通鉴》卷一〇一),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

在这个颠沛流离的社会里,李清照和赵明诚凭着自己对文物的挚爱和强烈的责任心,和衷共济,认真记载了每个文物的命运和经历,并把它们整理归档。虽然有些记载由于年代久远,可能丢失了,但是我们依然能充分地感觉到他们有着一种强烈的保护文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李清照至江宁后,雪日每登城远览以寻诗。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李清照十分不满,屡写诗讽刺,曾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之句。这几句诗在当时流传甚广,既表现出女词人对北方沦陷的悲叹和对南宋朝廷偷安江南的不满,同时又表现出她希望南宋朝廷能出现一位像东晋王导一样杰出的人物,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中。

从古至今,关心政治的女词人并不多见。李清照在自己诗词里表现的对国家大事及国家命运的关心,是很难得的。或许是因为靖康之难给了她很大的打击,激发了她内心深处强烈的爱国情感。她是一个把文化和文物看得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的人,当她带着这些文物颠沛流离,到处逃亡的时候,心情是极度痛苦的。她痛恨腐败无能的朝廷,统治者没有能力抵御金兵,苟且偷安,让自己国家的百姓流离失所,亲人离散。

李清照的这种心情,只有跟她有过相同经历,又有共同梦想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吧。我想起了《李清照集校注》的作者王仲闻先生,他是大师王国维的次子,痴迷于宋学的研究,他也是一个喜欢收藏文物的人,他对文化文物的爱不亚于李清照。虽然王仲闻与李清照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他们的经历和对文化文物的爱,却是一样的深挚。我想,如果,他与李清照生在一个时代,应该可以成为不错的知己吧。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那里可能装着很多很难实现的梦想,也可能装着纷繁人生路上的许多困扰。人有时候真的需要有一个知己,在你烦恼时听你诉说心曲;在你开心时分享你的乐趣;在你失意时站在身边鼓励你。人生中最难得的知己,就是能够以你的梦想为梦想,以你的喜怒为喜怒。

在这段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李清照与赵明诚既是夫妻,也是知己。尽管他们的婚姻也出现过一些瑕疵,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一起对梦想的追逐。

有人说:“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那一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那个过程。”是的,逐梦的过程虽然艰辛,却很快乐。如果你想翱翔蓝天,那你就要和雄鹰一起飞翔;如果你想驰骋大地,那你就要和骏马一起奔跑。如果有个人愿意陪着你一起追逐你的梦想,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也终生无憾了。

虽然,如今的大宋如残梅般凋零,生命也如残梅般不堪一击,但只要能与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守着最初的梦想,在颠沛流离中和衷共济,就依然可以在心灵深处,嗅到一缕梅香。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