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宋朝/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_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_赏析)

夕阳西下,人生向晚时光,将夕阳悄悄挂上天幕,人生已向晚。黄昏下,晚霞中,或许,不需要伸长脖子,就可以看到生命的尽头。回首,很多美好的事物和事情,就像指缝里的甘泉,清冽甘醇,却无法永远握住。但有一种苦难,却可以丰盈了文字,滋润了诗词,让最美的花开遍人生的各个篇章,芬芳了古今的文阁诗坛。同一个蓝天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命运会有不同的晚年生活。幸福的,...

夕阳西下,人生向晚

时光,将夕阳悄悄挂上天幕,人生已向晚。黄昏下,晚霞中,或许,不需要伸长脖子,就可以看到生命的尽头。

回首,很多美好的事物和事情,就像指缝里的甘泉,清冽甘醇,却无法永远握住。但有一种苦难,却可以丰盈了文字,滋润了诗词,让最美的花开遍人生的各个篇章,芬芳了古今的文阁诗坛。

同一个蓝天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命运会有不同的晚年生活。幸福的,不幸的,快乐的,痛苦的,儿孙满堂的,孤独终老的……最终都是在夕阳西下中慢慢咀嚼年老的滋味,只是,酸甜苦辣,每个人的体味都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人生已经走向终点了。

很多人到年老的时候,脾性、记忆、智商和小孩几乎差不多了。或许,人生向晚,会变得有点闷,会一遍遍地问自己:“人这一辈子,活着是要干什么呢?”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很凄苦。不知道她是否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扪心自问:“我的这辈子,活着是要干什么呢?”

遭遇再嫁婚变的情感打击后,李清照再一次回到了孤独的世界,情感生活的痛苦,忧国忧民的情思,将她推到人生苦海中。迎着风浪,扬帆,独自一人寂寥无助地远航。

赵翼的《题遗山诗》中有:“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纵观历史,从古至今,这世上,很多优秀的作家作品似乎都是在苦难中开花结果的。

每逢王朝更替,国家动荡,那些忠肝义胆的爱国志士,为了大义,洒热血,抛头颅,他们把国家的不幸和个人的不幸糅合在笔下,一笔一画,勾勒出脍炙人口,警醒世人,流传千古的美言佳句。

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同样,在经历了战乱和种种不幸之后,李清照也为世人展示出更优秀的作品。如《武陵春·春晚》,深刻地写出了她晚年的心境。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武陵春·春晚》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词句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狂风扫过,春光荡尽,繁花无存。只余下委地成泥的花瓣在尘土中残留的一脉芳痕。此等情景是如此凄凉,词中人的心情却更凄凉。

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她却无心梳洗装扮,依然沉浸在无边无际的忧愁和迷惘中,哪里还有兴致梳妆打扮。

风物依稀似当年,只是万般心爱两相断。亲爱的丈夫离她而去了,留下她孤苦一人,流落在战乱中。景还是那个景,物还是那些物,人却不在了。张张嘴好像想要说什么,还没有说出来,眼泪却禁不住掉落下来,滴到自己的衣襟上。

那些欢乐幸福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往事,都被无情的风吹走了,只留下无穷无尽的思念和忧愁。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已经失去,眼前的一切都变了,那种悲痛凄切的心情,谁能懂呢?

如此巨大的重负,压在一个孤独无助的中年女人身上,有点喘不过气来。词中,她并没有说自己多么忧伤,也没有说自己多么愁苦,但是那种忧伤,那种愁苦全部在字里行间展现出来,感染着我们每一个读者。李清照还是很坚强的,她没打算就这么一天一天地,一时一刻地,都坐在梳妆台的前面,度日如年。有机会还是出去走走吧,散散心也好。

听说金华双溪那里的春光尚好,景色宜人,她何尝不想荡舟游玩,一释心中块垒。然而,双溪再好再美,她也只不过是动动念头而已。因为心中郁结了太多太多的忧愁,太多太多的悲苦,纵有千江流水也承托不起,又岂是一只小小的船能载得动的呢?

有人说:“人到晚年喜欢回忆。”李清照也一样,她的回忆里有很多美好的时光,家庭幸福,爱情甜美。越是回忆,越是孤独寂寞,越是思念丈夫赵明诚。她把这种深深的思念,寄托在笔下,用诗词记录下她和赵明诚过往的岁月。同时,还继续做着赵明诚和她所进行过的文物的收藏事业,来证明她和赵明诚的爱情一直在延续。

据说,在宋高宗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已经六十七岁的李清照前后两次去拜访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想请小米给她手中所拥有的大米的两幅字帖题跋。那个时候,大家称米芾为大米,称他的儿子米友仁为小米。

在古代,要鉴定一幅书画的真伪有很多种方式,题跋就是其中的一种。比如,小米在大米的字帖上如果题字,说这幅字乃是家父生前所书,乃是真迹等等之类的语言,或者写上一些描述性的文字,那么这个题跋文字,对于鉴定这幅字帖的真伪就有重要的价值。

李清照去拜访小米,目的很明确。这时候的小米已经七十七岁了,当他看到自己父亲的这两幅字帖,非常激动。因为他手上拥有父亲的字画并不多。据说,米芾写字有个习惯,就是来了兴致的时候可以写很多字,可以画很多画。要是没了兴致,一张也不写,一张也不画。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小米看到这两幅字帖,觉得格外亲切,立刻在这两幅字帖上,郑重地写道:

“先子真迹也。”—— 《米元章跋》。

然后在后边又以开玩笑的口吻写了两句话:“今之数句,可比黄金千两耳,呵呵。”—— 《米元章跋》。

意思是说他的父亲留下来的字本来就不多,今天这一下两幅字帖,这么多字,怎么也得有上千两黄金的价钱。

米芾的字,在他活着的时候就有很高的价值,《宣和书谱》中说他的字: “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就是说,一寸见方的纸,几个字就能卖出很高的价钱,人争着去买,收藏起来,像珍宝一样。

小米不但证明了这字帖是真的,而且还给它估了个价。李清照去找小米,不仅仅是写题跋,而是带着一种文物收藏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这个题跋也浸透着两代人,四个人的情感在其中,一个已经六十七了,一个已经七十七岁了,他们的亲人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个题跋不仅仅是一个文物鉴定的行为,而是李清照要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追忆赵明诚,并继续赵明诚的事业的见证。

李清照在《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的末段中有一句话:“誓当布衣蔬食,温故知新;再见江山,依旧一瓶一钵。”

“瓶”“钵”是僧人盛水盛饭的器具,唐代贯休有“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的诗句,李清照在信中说,了结官司后,要“布衣蔬食,依旧一瓶一钵”,暗示她此前是像僧人一样吃斋信佛,此后还要如此?

或许,因为信佛,她的清泪中闪着禅光,那一缕清净的禅光,可以洗净凡尘铅华梦。

佛说:“人间是最易修行的场所,苦乐参半,佛法易闻。”

李清照的前半生很幸福,有一个很美满的家庭,有一段很美好的婚姻,有一个真命天子;她的后半生却很悲惨,遇到一个无赖,再婚又离婚,面对流言蜚语孤独终老。或许,她今生为人,游历世间,穿梭在红尘烟火中,就是为了一场修行。她不但有满腹的才华,深厚的文学造诣,还有着非常顽强的意志,虽然经历过这么多灾难,却没有被打倒,而是迎着风风雨雨,在磨难中坚强前行,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信念,可称得上是千古一奇女子。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李清照的这一生,历经丧夫、无子嗣,国亡,家破,财散,再婚,离婚,孤独终老,坎坎坷坷走过凄楚悲凉的七十二个春秋。她究竟承担了人世间多少的灾难?想必人间八苦已经尝透了吧。这种人生经历,不是一滴眼泪就可以总结的。

佛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禅,也是无止尽的劫难。”可是佛没有说,到底人要经历多少劫难才能成佛成仙。他总是慈眉善目,笑而不语。

或许,命运就是这样,他不会因为你的善良和正直而减少你该承受的劫难,该经历的风雨,还是要经历。该跨过多少沟沟坎坎,还是得悉数跨过。李清照活了七十二年,她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除了诗词之外,就是面对劫难时的态度。在苦难中活着,在闲言碎语和流言蜚语中坚强,在诽谤中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

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李清照在挫折和苦难中执着又坚强地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虽然,她也曾借酒解愁,辗转难眠,眼闪泪光。她也有烦恼和忧愁,但是她的烦恼和忧愁是洒脱的,她敢爱敢恨,拿得起,放得下。她没有任何抱怨和诅咒命运的语言,只把满腹心酸,化作一段段优美的文字,供世人欣赏,从而一步步走向文学的殿堂,摘下词国皇后的桂冠。

佛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李清照的再婚和离婚,曾经引来不少流言蜚语。不论是讥讽、嘲笑,还是无力的辩护,都可以感受到当时士大夫阶层对此事的不赞成。一个将近五十岁的妇女,结婚三个月又离婚,别说在九百年前是惊天动地的事情,就算在现代社会,一个著名的演员闪婚闪离,绝对可以登上娱乐头条新闻。面对周围的闲言碎语,她既坚定又坦然。

佛说:“一沙一世界,一尘一劫,仿佛我们每一次重逢和离别,如同三生石上刺破手指滴落的血。千里暗香拂过,铭刻着你我的生死契。”

或许,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是早就刻在三生石上的,他们相知相伴二十八个春秋,最后以悲痛欲绝告终,这一年赵明诚不过四十九岁,李清照不过四十六岁。这段婚姻虽无法白头偕老,中间也有些瑕疵,却依然被后人称赞歌咏。

佛说:“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为人间发挥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国破家亡之际,李清照用她金刚怒目的不平之鸣,奋笔疾书,猛烈抨击当朝懦弱逃窜者,展现了一代女词人卓然不群的政治见识。在山河破碎、黎民涂炭的岁月里,四十六岁的李清照带着丈夫留下的金石文物,孤身一人四处逃离,想方设法保护文物。她用一支笔,写尽人间的芳菲和缤纷的落英,留下最美的诗词供世人品读。她活了七十二年,却没有想到自己能流芳千古。

人生向晚,已近暮年,能做的事情已经不多,但无论活多久,最重要的是要活出生命的意义和希望。在我看来,李清照的人生精彩无比,她痛并快乐着,悲伤并幸福着,自由又有尊严地生活着。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