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宋朝/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注释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指美丽的小船。...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注释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指美丽的小船。

赏析

这是李清照21岁前后的一首词作,是一首闺怨词。当时,李清照在原籍,丈夫赵明诚在汴京,二人分隔两地,此词为思念丈夫而作。

全词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不仅具有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还有不落俗套的表现技法,深情脉脉,意境幽美,是一首工致精巧的不朽佳作。

上片说秋天已经来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但仍散发着幽幽的残香,睡在竹席上,有了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相思的苦情。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寄来书信?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时,白色的月光已经洒满西楼。

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总领全篇,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还烘托出词人的内在情怀,为此词的气质和感情色彩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按照顺序写词人从白天到夜里一天中所做的事,所看的景,所生的情。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写的是白天在水上泛舟,“独上”二字暗示了处境,隐现了离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则明写别后的悬思,既与上句相衔接,写了舟中所望、所思,又巧妙地承起了后句。

下片写落花独自飘零,绿水独自流淌,你我二人怀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各自忧愁。而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展示了花落水流之景,与上片的“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呼应,也为接下来的独白奠定了基调。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写词人饱受相思之苦,闲愁幽深,又由己及人,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足见两心之相印。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是历来为人传诵的佳句,结构工整,手法巧妙,令人耳目一新,深有共鸣,久久难忘,升华了此词的情感和思想。

明代文学家杨慎高度点评此词:“离情欲泪。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

明代大学士李廷机赞道:“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超逸,令人醒目。”

明代文学家茅暎(yìng)评说:“香弱脆溜,自是正宗。”

明代文学家张丑评说:“笔势清真可爱。”

清代学者梁绍壬(rén)点评此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识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

清代词家陈廷焯(zhuō)点评此词起句:“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梁绍壬谓:只起七字已是他人不能到。结更凄绝。”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