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宋朝/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注释、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注释、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永遇乐
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

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注释

中州:指北宋汴京,即河南开封。

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雪柳:用绢或纸扎成柳枝或花形的装饰物。

簇带:宋时方言,即头上插戴许多装饰物。

济楚:宋时方言,齐整漂亮之意。

赏析

公元1147车,李清照64岁,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居住,经常回忆北宋都城汴京旧事。这首词大概就作于这一年或稍后。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含蓄地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

落日的余晖像熔化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的明月,现在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烟雾渐渐浓重,笛子还在吹奏《梅花落》的怨曲,究竟谁能知道还有多少春意。正当元宵佳节日暖风和天气,转眼间难道不会骤降风雨?有人来邀请我参加宴会,驾着宝马香车来接,被我谢绝。

词人晚景凄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贵族妇女乘着香车宝马邀她去参加元宵诗酒盛会。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

下片写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节的欢乐,与当下的凄凉景象对比。

难忘汴京繁盛的那段日子,闺中妇女多有闲暇游戏,记得特别偏爱正月十五那天,头上戴插翠鸟羽毛和金线捻成的雪柳,打扮得整齐漂亮。如今却容貌憔悴,乱发懒梳。倒不如偷偷守在帘下,听听外面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这几句集中写当年的着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充分体现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也从侧面反映出汴京的繁华热闹。然而,昔日的繁华欢乐已成幻梦,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的老妇,心也老了,对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出去。

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一方面又怀恋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重温旧梦,给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似乎透露出词人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往,但骨子中却又蕴含着无限孤寂悲凉。此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后世之人多诵此词。

此词在艺术上,除了运用今昔对照、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外,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形成一种雅俗相济、俗中见雅、雅不避俗的特殊语言风格。

宋代学者张端义在《贵耳集》卷中说:“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皆以寻常语度人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宋代词人刘辰翁在《须溪词》卷中说:“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宋代词人张炎在《词源》卷中论及此词,说道:“以俚词歌于坐花醉月之际,似乎击缶韶外,良可叹也。”

清代词人沈雄论及此词中“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之句,道:“以其寻常语度人音律,殊为自然。”

清代学者水瑢等论及此词道:“元宵词《永遇乐》、秋词《声声慢》,以为闺阁有此文笔,殆为间气,良非虚美。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