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宋朝/黄庭坚《渔家傲·初祖》赏析、解读

黄庭坚《渔家傲·初祖》赏析、解读

渔家傲 初祖黄庭坚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作古渔家傲,王环中云:庐山中人颇欲得之。试思索,始记四篇。万水千山来此土,本提心印传梁武。对朕者谁浑不顾,成死语,江头暗折长芦渡。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面对坚硬的岩壁,以一颗参悟净修之心结趺而坐,在达摩的身后,是灿然远播的大乘佛法,是遐迩闻名的“禅宗祖庭”。中岳嵩...

渔家傲 初祖

黄庭坚

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作古渔家傲,王环中云:庐山中人颇欲得之。试思索,始记四篇。

万水千山来此土,本提心印传梁武。对朕者谁浑不顾,成死语,江头暗折长芦渡。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

面对坚硬的岩壁,以一颗参悟净修之心结趺而坐,在达摩的身后,是灿然远播的大乘佛法,是遐迩闻名的“禅宗祖庭”。

中岳嵩山,层峦叠嶂,巍然耸峙,在它的七十二座山峰之中,五乳峰不是最高峻的,但其名声却远远高过了其他任何一座山峰。而之所以如此,盖因五乳峰顶的一座天然石洞,一千四百多年前,来自印度的达摩就是在这里面壁参禅,长达九年,而这座隐藏于群山之中的石洞也由此成为中国禅宗的发轫之地。

这是一次卓绝的远行。作为印度的婆罗门种姓,佛传禅宗的第二十八祖,一千四百多年前,达摩乘一叶扁舟自海路前往中国弘法大乘佛教。迎着汹涌的浪涛,手持金色的禅杖,这位据说当时已经一百五十岁的大师口唱南无,目光炯然。当他在广州登陆,一路北上,他已经穿行于南北朝群雄割据的历史之中。他来中国的目标是到当时中国的南京会晤笃信佛教的梁武帝,然而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并没有给达摩留下什么好印象。于是他又继续北上,据说用一根芦苇渡过了长江,来到了当时的魏都洛阳。此后,他又登上嵩山,俯瞰中州大地,并最终选择了嵩山五乳峰中的一处岩洞。在那里落迹面壁,开始了一位大师在中国的禅修。

这注定是一次磨砺心性的苦修。面对冰冷的岩壁,达摩不说法,不持律,而是五心朝天,盘膝静坐,投给群山万壑一个岿然不动的背影。在风刀霜剑的侵袭下,在日升月浮的更替中,这位远道而来的宗师心无旁骛,始终践行着自己“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要义。禅修修的是心,在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中,编纂者对这位苦修者赞誉有加。在他们看来,“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乃是真正的坐禅之法。山林的虎啸猿啼渲染着孤独寂寥的气氛,而达摩就是在这样的空山之中,寻找着精神的虚静。当鸟儿们在达摩的头顶从容地筑巢作窠,当自己的影像投射进岩壁的纹理之中,这位虎目虬髯的大师已经用九年的时光,完成了生命的超拔与淬炼。

如果单纯地面壁九年,达摩还只是注重禅定的功夫以自了,没有跳出小乘佛教自身修炼的范畴。而达摩真正能成为弘法大乘佛教的一代宗师,在中国佛教史上赢得一席之地,还在于他走出岩洞,走下五乳峰后,将嵩山脚下的少林寺作为了自己落迹传教的道场。在这座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的禅刹中,达摩将自己面壁九年的心得梳理集成,系统划分,并广集僧徒,播扬四方,从而为少林寺建构起一种独特的精神气韵。在佛教的源起之地印度,禅宗还尚未成宗。而当达摩面壁九年之后,它却以一种理运双行定慧兼修的禅法,成为中国佛教派系中延绵不绝的主流宗法。它不同于印度之禅,更有别于小乘的旧禅,而是以“壁观”法门为核心投契佛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见性成佛。就在少林寺的山门之后,这位大彻大悟的宗师将自己的“壁观”禅理传给了断臂求法的慧可,从而使禅宗在中国开始有了传世法系。而掩映于青山绿水中的少林寺,也因为开辟了禅宗的源流,淬炼了一代宗师,而成为“海内灵岳,莫如嵩少”的“禅宗祖庭”,在升腾的香烟中,接受万千佛徒虔诚的朝拜。

达摩面壁,为少林寺竖起了耀眼的坐标。而他在面壁过程中所练就的驱倦之法,也在不经意间,成为威震八方的少林武术的雏形。当年达摩面壁净修,难免筋骨劳顿,再加之身处密林之中,常有野兽来袭,为了驱倦防身,达摩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活身法”。此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之姿,将其丰富成动静结合的罗汉十八手。这套罗汉十八手历经少林僧徒的长期演绎与充实,最终形成了“少林拳”。由此,少林寺在禅宗正源的基础上,又以凌厉的功夫声震海内,尤其是在十三武僧救唐王之后,更让少林寺名噪天下。有唐一代,少林寺不仅僧徒众多,武僧数量最多时达到了五百多人,更成为帝王们经常御驾游幸之所。据《少林寺碑》载,当时的少林寺“妙楼香阁,俯映为林,金刹宝铃,上摇清汉”,殿宇规模蔚为壮观。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少林寺一直笼罩在香火与兵火、佛号与炮声之中,但这座被达摩初祖赋予了精神内核的“天下第一名刹”却始终能够神龛不倒,气韵不散。

“万水千山来此土,本提心印传梁武。对朕者谁浑不顾,成死语,江头暗折长芦渡。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这首《渔家傲》,是黄庭坚以禅宗的宗风话头为题创作的四首禅悟词中的一首,这位在苏门学士中佛学修养最高的北宋词人,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达摩一生的事迹。如今,当你走进少林寺,你会看到那块溶入了传说与真实的“达摩面壁影石”,在这块影石前驻足,我想每一位游客都不会纠缠于它的真伪。事实上,它就是少林寺精神内韵的外化呈现,它昭示着一种坚忍的力量,更昭示着参悟净修的极致境界。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