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李纲《苏武令》赏析、解读

李纲《苏武令》赏析、解读

苏武令李 纲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放眼两宋,忠臣难得,而忠直之臣能申大志、报国门者,更不多见。提到靖康之耻,人们想到的更多是徽、钦二帝的懦弱。但当我们仔细回望那个让赵宋皇...

苏武令

李 纲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放眼两宋,忠臣难得,而忠直之臣能申大志、报国门者,更不多见。

提到靖康之耻,人们想到的更多是徽、钦二帝的懦弱。但当我们仔细回望那个让赵宋皇族蒙难的历史断片,我们便会发现,在杀气腾腾的金兵叩响城门的时候,有一个身影却如松柏般矗立。他,就是时任兵部侍郎的宋代名臣——李纲。

李纲真正在宋史中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在宣和七年(1125),就在这年冬天,金军大举南侵,步步近逼宋都汴梁。社稷危难,只知安逸享乐的徽宗手足无措,朝中大臣更是一片议和之声。就在此时,担任朝中闲职太常少聊的李纲挺身而出,不仅献上了颇具战略眼光的御戎五策,而且还冒死刺臂,写就了一篇措辞激越的血书。在这份浸着血渍的谏书中,李纲直言不讳,劝徽宗禅位养老,速立新君以提振士气。在李纲看来,大敌当前,大宋王朝太需要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天子了,而淫奢怯懦的徽宗显然不能挽狂澜于既倒。这份血书,其实正合徽宗心思,金兵攻城的炮声吓得面如土灰的他彼时早就巴不得找个人给自己当挡箭牌了,李纲的血谏,正好给自己一个台阶。很快,他就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桓,自己则忙不迭地当起了太上皇。新皇帝钦宗即位,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一点令人振奋的气象,他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兼亲征行营使,委以防卫京都的重任。看到钦宗能积极应战,李纲十分兴奋,马上便发动军民,严密布防,增强城堞。靖康元年(1126)正月,凶悍的金兵开始向汴梁城发起猛攻,在飞矢如蝗的进攻中,整座汴梁城都能感觉到这支番邦铁骑所带来的阵阵杀气。但让金兵困惑的是,这一次,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触即溃的疲弱之师,而是一面打不透撞不碎的铜墙铁壁。在连续十昼夜的激战中,李纲身先士卒不畏矢石,始终在城头亲自督战,并屡挫从城沟来袭的金兵。最终,远程奔袭的金兵补给不足,死伤惨重,被迫退去。汴梁保卫战,是孱弱的宋廷所打下的为数不多的胜仗之一,在这场昭彰宋史的战役中,李纲当之无愧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者。

然而,得来不易的胜利果实很快就化为乌有。一场汴梁保卫战,鼓舞了广大军民的士气,却驱不走整座朝堂的颓靡之气。此时的宋钦宗,早已被金兵的喊杀声震碎了神经。他优柔寡断,一直都在战与和之间徘徊,最终令宋廷失去了乘胜追击的战机;而面对朝中大臣们不绝于耳的议和之声,宋钦宗不仅没有撑住一个皇帝应有的威严,反而唯唯诺诺,犹豫不决,可悲地成了一个失败的胜利者。他在痛快答应金兵苛刻的议和条件的同时,不惜自毁长城以示其诚。守城有功的李纲不仅未得任何封赏,反被罢官,而声援李纲的太学生陈东等人则被悉数绞杀。长城崩塌直接导致的是金兵的长驱直入,靖康元年十一月,就在汴梁保卫战胜利不到十个月,金兵卷土重来。宋钦宗在外无御敌之将,内无首辅之臣的情况下,只能束手就擒,和他那位太上皇父亲一起,成为远徙荒蛮的囚徒。而“靖康”,也由此成为宋人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耻辱年号。

汴梁城破后,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今商丘)匆匆即位,即位之后,他马上便任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对于这个在战乱中草草组建的南宋小朝廷,前朝老臣李纲同样不改其忠贞本色。为了让这个新生政权在风雨飘摇之中立足,李纲殚精竭虑,推行了一系列积极政策。当他看到,“汴河上流为盗所决者数处,决口有至百步者,塞久不合,纲运不通”,致使盐米匮乏,新生政权随时有倾覆之危,遂“命都水使者陈求道等措置,凡二十余日,而水复旧,纲运沓来,间拨入京师,米价始平”(《李纲行状中》)。形势扭转后,李纲开始大力整饬南宋的经济秩序,他认为中央对地方的盘剥是造成民力疲弱的主因,“夫民犹鱼也,财犹水也,鱼恃水以生,民恃财以养,水日汲而至于涸则鱼亡,财日取而至于匮则民散。故善养鱼者,蓄之于陂池深渺之间;善养民者,临之以宽厚简易之政”(《奏议·减上供数留州县养兵禁加耗以宽民力札子》)。在这样的执政理念下,李纲大刀阔斧,施行了一系列缓解地方财政的措施。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位南宋首任宰相的呕心沥血,才使得南宋小朝廷在肇建之初,得以保持了财政的稳定。对此,朱熹评价甚高:“方南京建国时,全无纪纲,自李公入来整顿一番,方略成个朝廷模样。”(《本朝五·中兴至今人物》)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最终难逃被废黜的命运。当南宋政权稍有稳定,宋高宗想到的不是收复失地,而是议和和迁都。听闻迁都江南,李纲曾数次上书,力陈迁都之弊,积力主张挥师北伐。一心偏安的宋高宗为此十分恼火,很快就将在相任上才七十七天的李纲罢职。此后,尽管宋高宗对李纲偶有任用,但都不再让其担任京畿要职。“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这首《苏武令》,为李纲罢官时所作,当多次的苦谏毫无成效,当一腔激情被冲荡得支离破碎,李纲郁闷成疾,不久便病死。“横行沙漠,奉迎天表”,对这位涕泪满襟的老英雄而言,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梦境。

史载,李纲为官洁身自好,两袖清风,在其邀人过生日的请柬上,都要特意注明“主人清茶待客,贺客勿带礼品”字样。然而有一次过生日,李纲却破了个例。据说有一次李纲回乡探亲,正赶上大雨,乡间小路泥泞难行,当地村民苦不堪言。看到此景,李纲有心为百姓们修一条路,但苦于囊中羞涩,就在这时,他忽然想到过几天就是自己的生日了,于是便马上写起了请柬。这一次,李纲在请柬后只写了“主人清茶待客”字样,当友人收到请柬,都以为这位老臣终于想通了,于是纷纷带着金银珠宝玉器前来祝贺,李纲都一一笑纳。事后,当一条平坦的乡间道路修整完毕,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条路是李纲变卖了他们送的礼物修成的。对上披肝沥胆对下宅心仁厚的李纲,一直都在努力为国家社稷铺设着一条通途,而回望他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看到的却是崎岖坎坷,充满了报国无门的血泪和壮志难申的哀伤。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