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永遇乐·璧月初晴》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永遇乐·璧月初晴》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永遇乐余自乙亥①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璧月②初晴,黛云③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④离离,风鬟三五⑤,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

永遇乐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离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对残无寐,满村社鼓

译文

自从乙亥上元日,我诵读李易安《永遇乐》一词,为之感动而泣下。如今三年了,每次听这首词,便情不自禁。于是便按照此词的声韵,用李易安自喻,虽然文藻才情比不上她,但悲戚愁苦之情却超过了她。

暮雨初晴,如同璧玉的明月冉冉东升。云色如黛,淡淡地飘荡在远处的天空。这美好的春景,如今不知到底属于何人?故宫禁苑中一片微寒,西湖的堤岸也困倦懒慵,没有精神。前度刘郎如今又来到这里,想不到却变得如此冷清。记得从前的元夜,车水马龙攘攘纷纷,大路上时常扬起阵阵香尘。五光十色的花灯,把黑暗的夜晚照得像白昼一样到处通明。我总是没有什么好心情,不愿和人们携手去观赏灯景。谁知道,如今人烟稀少,上元夜里居然也会禁止宵行。到处都是寂寥冷清,只有凄风苦雨笼罩着全城。还清楚地记得宣和旧日的繁华胜景,南渡后在临安又建立京城,上元夜依旧非常热闹繁盛。可是我辛苦收藏的金石书画,几乎散失尽净,元宵佳节也没有什么好心情,根本无心打扮,任凭鬓发纷乱如云。写下那首感时伤乱的辞章,最令人荡魄销魂。如今即使江南也无路可走,我到处漂泊流浪而无处寄身。于是想起被叛军困在长安的杜甫,月夜里深情思念鄜州的亲人,这种凄苦的心境我领会得最深最深。可如今又有谁能理解我的心?空自对着昏暗不明的一盏残灯,长夜漫漫,无法入睡,似睡似醒,外面又传来社鼓的咚咚之音。

【注释】

①乙亥: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

②璧月:圆月。璧,圆形玉。

③黛云:青色云。

④缃帙:浅黄色书套。此处代指书籍。

⑤风鬟三五:李清照《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风鬟,形容发髻散乱。三五,十五,此处指元宵节。

⑥鄜州:杜甫被安史叛军俘获,困于长安,作《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⑦社鼓:祭神的鼓声。

品读

本词作于临安沦陷后,南宋灭亡前夕。作者曾读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为之感动泣下。李清照之词是怀念北宋汴京之旧的,而作者创作本词则在于怀念南宋临安之旧,故悲苦更甚。上片写故国之思,下片抒亡国之痛和自伤飘零无依。

上片写南宋京师临安失陷前后元宵节的凄清及作者心境的黯然。开头三句用景语点明时间和气氛,而重点在于“春事谁主”一句,抒写山河无主的精神苦痛。“禁苑”三句用移情手法写今日临安之萧条。“香尘”三句宕开,用往昔元夕之繁盛反衬现境之冷清。歇拍三句再度抒写今日之凄苦。下片则结合李清照原作下片之意境抒写自己的愁苦。李清照之日,虽南渡,但尚有半壁江山。而作者当时眼看宋王朝彻底覆灭,取而代之的却是异族。在汉人知识分子看来,这不仅仅是亡国,而是亡天下。所以“悲苦过之”,其感情是可以理解的。全词以柔婉凄切之词笔,描绘临安今昔盛衰之不同,抒写其种种复杂的内心感受,唱出亡国哀音。今日读来,仍令人回肠荡气,感叹不已。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