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星期四
首页/宋朝/《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六州歌头①长淮②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消凝③。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④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⑤,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⑥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⑦,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⑧。干羽⑨...

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消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輥訛輱,有泪如倾。

译文

远望宽阔的淮河对岸,只见草木丛生与关塞齐平。战火的飞尘已经暗淡,霜风凄紧,边境上悄然寂静。我不由得暗自伤神。追想当年的形势,大概只是天数,难道不是人事所造成?可叹洙水泗水一带,自古以来礼乐兴盛,文化繁荣,如今到处弥漫着牛羊的膻腥。江对岸便是敌人的帐篷,一群群牛羊在日暮时归来,戍边的堡垒土房到处纵横。敌人的将领在夜间习武,骑兵的火把映得满河通明,胡笳战鼓阵阵悲鸣,真令人魄动魂惊。

可叹我腰中的弓箭,匣里的宝剑,空自受着虫蛀尘封,究竟能有什么用?时光最易消逝,空怀壮志豪情,年岁将要迟暮飘零,而京师距离我又是那么遥远迷蒙。朝廷正重用怀远主和的大臣,停止一切边备和战争,即将全面休息军兵。衣冠楚楚乘坐豪华车辆的求和大使,纷纷然来往奔行,真叫人百感交集难以为情。听说中原的父老弟兄,年年盼望王师北征,经常向南眺望皇帝的车驾和旗旌。就连过路的人听到此情,也都满腔忠义气愤填膺,热泪涌流犹如雨倾。

【注释】

①六州歌头: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三字。此调多为慷慨悲壮之作。

②长淮:淮河。当时为宋金东部分界线。

③黯消凝:暗自销魂凝思,形容因感伤而沉思貌。

④洙泗:古代鲁国的两条河,洙水和泗水,流经曲阜。此处代指中原文化发达地区。

⑤毡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大多住毡帐,故称其居所为毡乡。

⑥名王:古代少数民族对贵族头领的称呼。

⑦空埃蠹:白白积满尘埃,被虫蛀蚀,此指闲置不用。

⑧神京:此指南宋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

⑨干羽:盾牌和雉羽,古代两种舞具。《尚书·虞书·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⑩烽燧:战争烟火。古代边防有警,则在高台上点烟火以告警。夜间举火为烽,白天燃烟为燧。

冠盖使:穿官服乘马车的使臣。此处指去金求和之使臣。

翠葆霓旌:指皇帝的车驾。翠葆,用翠羽装饰的车盖。霓旌,绘有云霓的彩旗。

填膺:塞满胸怀。

品读

这是一首慷慨悲壮之作。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奉命出师北伐。由于投降派阻挠及前线将帅不和,致使符离之败,北伐受挫。投降派得势,下令撤毁边备,决定与金“议和”。时张孝祥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留守。相传此词是一次宴会上所作,张浚听后为之“罢席而入”(《朝野遗记》)。上片写登高眺望所见到的边备松弛、金人气焰嚣张的景象,令人气沮。下片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强烈地谴责了统治者苟且偷安,误国误民的罪行。

上片开头五句描绘宋朝守备松弛、边境荒凉的气象。“追想当年事”六句寓意较深刻。表面说当年战败大概是天意,那么今日之败又是什么呢?作者并非为当年开脱,主要是衬今。实质上当年亦非天意,而是取决于人事的。“隔水毡乡”以下到歇拍,写淮河对岸敌占区的红红火火。牛羊下山乃至百姓生活的安定祥和,“名王宵猎”,说明金兵大规模演习。这与宋朝边境的死气沉沉、萧条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深深的忧虑、无奈而又痛心疾首的感情,令千古英雄吞声。下片前八句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成、人生易老的悲慨,语句短促,情绪激昂,令人击案。“干羽方怀远”以下六句写求和使臣纷纷奔驰的丑态,讽刺统治者急于投降畏敌如虎的可卑行径。语含讥讽。结尾六句写中原遗老渴望王师北伐恢复中原的殷切心情。全词将写景、议论、叙事、抒情紧密地结合起来,纵横开阖,笔力峻健,痛快淋漓,骏发踔厉,激越感人。陈廷焯评曰:“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白雨斋词话》)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