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势篇》解读
第五篇
势篇
【提要】
前篇的“形”,主要是从战略和战役的攻与守,阐明如何观察和努力促成一种必胜的形势,以发起对敌军的战略总进攻。这篇的“势”,则着重分析在对敌军实施战略进攻中,如何从战役上运用奇正结合的原则,创造一种可以出奇制胜的态势。
全篇内容大体分为四部分。
1.阐述在战役上用兵打仗必须注重四条:一是部队编制有序,管理严密,只需管理好为数不多的人(即各级将官)便能管理好为数众多的军队;二是旌旗鲜明,号令严肃,使得指挥大部队作战就像指挥小部队那样一呼百应,行动统一;三是善于运用奇正结合原则,即便正面受敌也能应付自如,不致失败;四是善于避实击虚,一旦发起对敌进攻,便如以石击卵,势不可当。
2.提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命题,并加以阐述。指出用兵打仗无非是正与奇两种态势,这两种态势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因机制宜、变化无穷的,而又以出奇制胜为上。强调出奇制胜的特点和优点是抓住时机、行动快速,兵之所至如激水漂石、鸷鸟毁折。
3.进而分析造成正奇结合、出奇制胜态势的关键有二:一是我军训练有素,布阵周密;二是以伪装示形于敌。
4.结论:善于用兵的人重视依靠和建构一种必胜的态势而不苛求于下属,他们选择的将领也是善于“任势”的人,所以打起仗来就能像从高山上往下滚动圆石那样势不可遏,战无不胜!
【势篇原文】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一种很坚硬的石头。卵:蛋。〕,虚实是也。
【势篇译文】
孙子说:管理人数众多的军队,能够像管理人数很少的军队那样应付自如,这是由于军队的编制和组织合理;指挥大部队作战能够像指挥小部队作战那样得心应手,这是由于旌旗鲜明,号令严肃;能使整个部队受敌而不致溃败,这是由于善于运用奇正结合的战术;对敌军进攻能够像以石击卵那样一触即溃,这是由于以实击虚。
【势篇原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势篇译文】
大凡用兵作战,都是以正兵迎敌,奇兵取胜。善于出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不止息,也像江河水流一样,永不枯竭。终而复始,这是日月运行的规律;衰而复盛,这是四时更迭的法则。音调不过是宫、商、角、羽、徵五种,但用这五音编制的各种各样的音乐,是听不尽的;基本的颜色不过红、黄、青、黑、白五种,但用这五色配合而成的各种各样的色彩,是看不尽的;基本的滋味不过酸、辛、咸、甘、苦五种,但用这五味调和而成的各种各样的佳肴美味,是尝不尽的;战争的态势不过是奇正两种,但这奇正运用的变化是没有穷尽的。奇与正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就像循环那样无首无尾,谁又能穷尽它呢?
【势篇原文】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张开。弩:张开的弓弩。〕,节如发机。
【势篇译文】
湍急的流水冲击力之猛,足以漂走石头,那是由于水流迅猛的“势”造成的;鸷鸟从高空往下猛烈搏击,能捕杀鸟雀,那是由于抓住了时机。所以说,善于作战的人,他们造成的态势总是十分险峻,他们进攻的节奏短促有力。他们造成的态势就像已经张开的弓弩一样,千钧一发。他们进攻迅疾的节奏就像正要用手扳动弓弩机钮一样,瞬间即发。
【势篇原文】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势篇译文】
在旌旗纷飞、人马混杂的情况下指挥作战,要能使自己的部队保持一定的秩序,而不致混乱;在兵如潮涌、混沌不清的状态下组织战斗,要能使自己的部队首尾相接,运动自如,而不会被打败。
【势篇原文】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势篇译文】
能够示敌以乱,是来源于自己的军队有严密的军事管理;能够示敌以怯,是来源于本军将士们有勇敢顽强的素质;能够示敌以弱,是来源于本军有强大的实力。治与乱,这是由军队的编制和组织决定的;勇与怯,这是由军队所处的态势决定的;强与弱,这是由军队的实力决定的。所以,善于调动敌军的人,只要以伪装迷惑于敌军,敌军便会跟着跑;只要给予敌军一点好处,敌军便必然会来夺取。他们就是这样用“利”去引诱、调动敌军,并以重兵等待敌军然后将其歼灭。
【势篇原文】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势篇译文】
所以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重视造成一种必胜的态势,而不苛责下属。他们能够选择人才去利用和创造必胜的态势。能够利用和创造必胜态势的人,他们打起仗来,就像转动木石一样。木石放在平坦安稳的地方就静止不动,而一旦放在险峻陡峭的地方,就会往下冲滚,势不可当。方形的物体容易保持静止状态,圆形的物体容易运动起来。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所造成的态势,就像转动圆石,让它从千仞之高的山上滚落一样,这正是所谓的“势”啊!
【战例】
耿弇平定胶东
光武帝刘秀推翻王莽“新”政权后,派建威大将军耿(yǎn)平定胶东张步的割据势力。耿率兵在西安驻扎下来。
当时,守护西安的是张步的弟弟张蓝,有精兵两万,防守临淄的军队则有一万余人。西安城小,临淄城大。耿的部将荀梁建议耿先攻取西安,他的理由是,攻取临淄,张蓝必定前去增援;如攻打西安,临淄守军则不敢轻举妄动。耿说:“张蓝是否增援,取决于我们如何调动他。西安城小,但异常坚固,且有重兵防守,我军攻城,必然要付出极大的伤亡,即使攻破西安,张蓝逃走,也是对我军的威胁。临淄虽大,但兵力弱,我军攻下临淄,西安就是孤城一座,何愁不破!”
耿统一了诸将的意见,积极筹备攻取临淄,同时又放出风声,五天后攻取西安。张蓝闻报后,调兵遣将,日夜加强西安的防护。到了第四天,耿率领大军于五更时分突然出现在临淄城下,仅用半天时间就攻下临淄。张蓝见状,担心孤城难守,竟率军逃出西安投奔张步,将一座坚固的城池白白让给耿。
张步眼见自己连连失利,倾尽所有,亲率二十万大军欲与耿决一死战。耿兵微将寡,自知不可与张步硬拼,只可智取,便将主力隐蔽在临淄城后,又命刘歆、陈牧二将隐兵于临淄城下,然后亲自出马引诱张步出击。张步欺耿兵少,恨不得一口把他吞掉。耿且战且退,张步则步步紧追,待到追至临淄城下,刘歆、陈牧二将奋勇杀上前与张步纠缠在一起,隐蔽在城后的耿主力大军则突然向张步的侧翼发起猛攻,张步慌忙回师,损失惨重。
张步遭到重创,士气衰落,遂决定撤回老巢剧县。不料,耿探知张步的行动,预先设下埋伏,待张步退至埋伏圈时,伏兵骤然杀出。张步的士卒已成惊弓之鸟,闻风丧胆,耿乘胜追击,直取剧县,又追击张步至平寿,逼迫张步投降,胶东从此平定。
断其后路 威逼全胜
1642年,李自成率数十万大军转战河南并包围了河南的开封。崇祯皇帝急调左良玉、丁启睿、杨文岳等大将统率四十万兵马去解开封之围。李自成闻讯后,抢先占领开封的重要门户——朱仙镇,截断沙河上游水道以断绝明军水源,又在西南要道上挖掘了深、宽各丈余的壕沟,环绕百余里,以截断明军逃往襄阳的道路。
左良玉、丁启睿和杨文岳率大军在朱仙镇会合后,联营二十余里,但三路人马各有打算,谁也不愿意首先出击。左、丁、杨派使者与开封明军取得联系,希望开封明军开城出战,夹击李自成,但开封明军唯恐李自成乘机攻入,不敢开城。明军与李自成对峙了数日之后,断水缺粮,左良玉率先下令南撤,丁启睿和杨文岳跟着也下令撤离朱仙镇。
左良玉的十万余兵马是明军中的精锐,撤退的路线恰是直奔襄阳。李自成的部将纷纷要求出击,李自成道:“左良玉有勇有谋,如果追击,必然死战,不如放其一条生路,以示我军怯弱,待他人困马乏,又无防备之时,再攻不迟。”于是,李自成任左良玉的步兵从容退走,不加追击;与左良玉的骑兵交战后,也是打不多时即自动退却。
左良玉果然中计,错误地认为农民军不敢追击官军,便放心大胆地命令队伍向襄阳疾进。快到襄阳时,左良玉的大军行至李自成事先挖好的沟壕处。经过八十余里的奔波,明军已经人困马乏,又遇到大沟深壕,人马拥挤,顿时乱作一团。紧跟在左良玉身后的李自成见时机已到,指挥大军,突然从后面杀向前去。明军官兵全无斗志,一个个争先越壕逃命,人马互相践踏,你拥我挤,尸体几乎将丈余深的壕沟填平。左良玉侥幸越过壕沟,但早已埋伏在前方的农民军又截杀过来。十万精锐部队全被歼灭,左良玉只带领几名亲信杀出一条血路逃入襄阳。
李自成全歼左良玉的明军后,又追击丁启睿和杨文岳的明军。丁、杨仓皇逃窜,连崇祯皇帝赐给的金印和尚方宝剑都丢失在亡命的路上。李自成的农民军声威大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