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用间篇》解读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用间篇》解读

用间篇作为《孙子兵法》全书的最后一篇,它在内容上与第一篇《计篇》遥相呼应。如果说《计篇》强调先计后战,要求从“五事”“七计”的角度,一一比较敌我双方的优劣强弱,做到“知彼知己”。《用间篇》的论述重心在于“知彼”,从探知敌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使用间谍的角度,说明“知彼”对于军事斗争的重大意义。《用间篇》堪称是一篇“知彼”论的专文,对此,陈启天有精辟的阐释:“...

用间篇

作为《孙子兵法》全书的最后一篇,它在内容上与第一篇《计篇》遥相呼应。如果说《计篇》强调先计后战,要求从“五事”“七计”的角度,一一比较敌我双方的优劣强弱,做到“知彼知己”。《用间篇》的论述重心在于“知彼”,从探知敌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使用间谍的角度,说明“知彼”对于军事斗争的重大意义。《用间篇》堪称是一篇“知彼”论的专文,对此,陈启天有精辟的阐释:“本书以《计篇》开宗明义者,乃首示知己之必要,而以《用间篇》殿全书者,乃专示知彼之必要也。战争之事,计与间贯彻始终,而复互为关联。非有计,则不能用间,非有间,则不能定计。计始于战争之前,间亦用于战争之前。计用于战争之中,间亦用于战争之中。其所以先计而后间者,诚以不先求知己,虽知彼亦无益耳。先求知己,复求知彼,作战之能事,得其大半矣。关于知彼之事,《计篇》以下各篇虽曾偶涉及之,然非专论,故终之以《用间篇》云。”

本篇孙子首先谈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本篇孙子首先谈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第一段的开篇八句,内容表述与《作战篇》第一段相近,均显示战争将极大消耗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严重影响民众的社会经济生活。而与战争的巨额开支相比,用在间谍身上的钱财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决策者因为吝惜钱财而不愿使用间谍,导致“不知敌之情”而最终战败,那么这种人就是“不仁之至”。在作者看来,明君贤将之所以战无不胜,功业超群,就在于“先知”。“知”的对象,不仅有“己”,更要有“彼”,要掌握敌人的军事信息。孙子认为欲知敌情非间不可,纵然有相敌三十二法,通过由外部观察敌方营垒情况也可以了解敌情,但观察的信息皆为表象或碎片,必须要经过精心的二次加工,不然无法形成证据链以判断完整情况。另外相敌之法获取的信息,有可能是敌人制造的假信息,诱导对方形成误判。军事斗争还包含更复杂的人事纠葛,难以详知其间错杂的关系。故而孙子认为用间是获得敌方情报最可靠有效的方法。孙子以冷峻的笔调,写出了闪烁着思想光芒的语句:“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在两千多年前,孙子便能排除鬼神迷信的干扰,睿智地提出“必取于人”的思想,极大地凸显了人的理性,凸显了掌握敌情对于战争结果的决定性作用,这标志着《孙子兵法》在认识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其后四段,孙子论证了间谍的分类、功用,以及使用间谍的原则和条件。他把间谍分成五类,即因间、内间、反间、生间、死间,一一揭示了每类间谍的特点,强调了“五间”之中“反间”的重要,并将“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也就是“关系最亲近关键性”“待遇最丰厚优越性”“事务最机密机密性”,作为使用间谍的三大原则。只有这样,间谍才有可能甘冒风险,传递出有价值的情报。此外,孙子还谈到了使用间谍需要具备的条件。理想的间谍,应有伊挚、吕尚一样的“上智”,因此对于用间者而言,他们自然需要具备极高的素质,要集“圣贤”“仁义”“微妙”三方面的才德要素于一体,否则便无资格使用间谍,所谓“非圣贤不能使间,非仁义不能得间之实,非微妙不能用间”。篇末指出:“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揭示了用间对于谋划军事行动,具有巨大价值和重要作用。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1],百姓之费,公家之奉[2],日费千金;内外骚动[3],怠于道路[4],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5]。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6],非人之将也[7],非主之佐也[8],非胜之主也[9]。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10]。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11],不可象于事[12],不可验于度[13],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14]。

【用间篇注释】

[1]兴师十万,出征千里:《御览》卷二九二所引无“凡”字,“出征”作“出师”,《长短经·还师》所引“十万”作“百万”。兴,杜预注:“兴,发也。”派遣。出征,出外作战。《作战篇》作:“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2]公家之奉:指国家的军费开支。公家,指国家。奉同“俸”,供应,指军费开支。

[3]内外骚动:意谓举国上下骚动不安。

[4]怠于道路:意谓戍卒加上民夫奔波于道路,人人疲惫不堪。杜牧曰:“言七十万家奉十万之师,转输疲于道路也。”

[5]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意谓十万之师出征,七十万家不能从事生产。这是以古代井田制为基础来说的。曹操曰:“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举,不事耕稼者七十万家。”李筌曰:“古者发一家之兵,则邻里三族共资之,是以不得耕作者七十万家而资十万之众矣。”杜牧曰:“古者一夫田一顷,夫九顷之地,中心一顷凿井树庐,八家居之,是为井田。怠,疲也,言七十万家奉十万之师,转输疲于道路也。”张预曰:“井田之法,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兴兵十万,则辍耕作者七十万家也。或问曰:重地则掠,疲于道路而转输,何也?曰:非止运粮,亦供器用也,且兵贵掠敌者,谓深践敌境则当备其乏,故须掠以继食,非专馆谷于敌也,亦有碛卤之地无粮可因,得不饷乎?”皆得之。操事,指从事正常的生产劳作。曹操曰:“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举,不事耕稼者七十万家。”张预曰:“井田之法,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兴兵十万,则辍耕作者七十万家也。或问曰:重地则掠,疲于道路而转输何也?曰:非止运粮,亦供器用也。且兵贵掠敌者,谓深践敌境,则当备其乏,故须掠以继食,非专馆谷于敌也。亦有碛卤之地,无粮可因,得不饷乎?”不得操事,指民众无法从事正常的农耕生产。

[6]“相守数年”五句:意谓战争相持数年之久,就是为了取得胜利的那一天。有些统治者因为吝惜爵位俸禄或百金酬报而不贵重用间谍,导致因不了解敌情,最后作战失败,这实际上就是不仁。李筌曰:“惜爵赏,不与间谍,令窥敌之动静,是为不仁之至也。”梅尧臣曰:“相守数年,则七十万家所费多矣;而乃惜爵禄百金之微,不以遗间钓情取胜,是不仁之极也。”朱军说:“从‘爱爵禄百金’来看,孙武情报工作的思想并不是只限于战场上敌情的获取,也包举着战略情报的获取。因为越是高级机密越是高级官员才能掌握,要想获取战略机密,所派的情报人员必须有官职,有声望,有社会地位,才有可能同对方的高级官员接触,古代如此,现代也不例外。如1985年国际上曾有5起间谍案:挪威外交部高级外交官阿尔内·特雷霍尔被控为苏联进行间谍活动,被判徒刑20年;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工作20年的雇员理查德·米勒因与苏联女间谍有关受到审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高级反间谍人员汉斯·蒂德格叛逃,还有一些政府官员,其中有总理办公室秘书叛逃;苏联高级军事情报官谢尔盖·博汉叛逃后,披露苏联在希腊的情报活动;苏联克格勃官员尤尔琴科叛苏逃美,在美国泄密后,又叛美逃苏。同一年,印度有人向苏联、法国、波兰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出卖情报,说明友好国家之间也在进行谍报战。其实,这早就是另一种国际惯例了。那种认为友好就是友好,因而放松了间谍斗争,只是一种思想麻痹和看问题片面性的表现。孙武重视情报工作,指出舍得爵禄百金以求情报人员的思想,实在是很有远见的。如果战场上不知敌情,便会遭受失败。例如1942年8月21日,日本陆军百武中将在拉包尔研究瓜达卡纳尔岛形势时,估计该岛美军只有2000人(实有17000人),他只用了916人的加强营去执行夺取瓜岛的任务,以致该营全部被歼,营长一木上校自杀。这就是不仁之至。孙子的用间目的,不只是获取情报,实际上也是争取分化瓦解敌军所进行的特殊任务。”相守,相持,对峙。而,如果,倘若。爱,吝啬,吝惜。爵,爵位。禄,俸禄。百金,指巨额钱财。至,极,极点。

[7]非人之将也:意谓不是士兵的好将帅。梅尧臣曰:“非将人成功者也。”

[8]非主之佐也:意谓不是君主的好辅佐。梅尧臣曰:“非以仁佐国者也。”

[9]非胜之主也:意谓也不是战场上的好主宰。梅尧臣曰:“非致胜主利者也。”张预曰:“不可以将人,不可以佐主,不可以主胜。勤勤而言者,叹惜之也。”《百战奇略·间战》中说:“凡欲征伐,先用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然后兴师,则大功可立,战无不胜。法曰:‘无所不用间也。'”大体意思是,凡是要出兵进攻敌人,必须事先派遣间谍秘密探明敌军人数之多少、力量之虚实、部队之行止,然后再出兵进攻,就能大功可立,战无不胜。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军事斗争中无时无处不可以使用间谍。”使用间谋是战争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也为中国历代兵家所重视。刘邦骥曰:“此间之所以为用兵之要,而为将者、为佐者、为主者,决不可爱惜爵禄百金,以节省侦探之经费也。盖爵禄百金,与公家之奉,日费千金,百姓之费,七十万家,两相比较,其细已甚。而知敌情,则能成大功,不知敌情,则国破家亡,苟爱惜此爵禄百金而甘于国破家亡,岂非不仁之甚哉。况乎侦察费用,不可以预算,不可以决策,不可以付审计,不可以索证据。假令为将者,既欲用间谍,而又欲综核名实,疑其不实不尽,则为间者方救过之不暇,安得侦察敌人之真情哉?如此者无以名之,名之曰不仁则已矣。将而不仁,则非人之将也。佐而不仁,则非主之佐也。主而不仁,则非制胜之主也。”主,主宰。

[10]“故明君贤将”四句:意谓凡是英明的君主和优秀的将帅,出军就可取得成功,靠的就是战场上的先知。李筌曰:“为间也。”杜牧曰:“知敌情也。”何氏曰:“《周官》:‘士师掌邦谍。’盖异国间伺之谓也。故兵家之有四机、二权,曰事机,曰智权,皆善用间谍者也。故能观窥敌人动静,我预知矣。韦孝宽为骠骑大将军,镇玉壁。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遗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金货,遥通书疏。故齐之动静,朝廷皆先知之。时有主帅许盆,孝宽委以心膂,令守一戍。盆乃以城东入。孝宽怒,遣谍取之。俄而斩首而还。其能致物情如此。又,李达为都督义州、弘农等二十一防诸军事,每厚抚境外之人,使为间谍,敌中动静,必先知之。至有事泄被诛戮者,亦不以为悔,其得人心也如此。”张预曰:“先知敌情,故动则胜人,功业卓然,超绝群众。”动,行动,特指军事行动。出于,超过,胜于。先知,预先探知敌情。

[11]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意谓不能靠祈祷鬼神来获取先知。张预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以祷祀而取。”鬼神,这里指祭祀鬼神、占卜、祈祷等迷信手段。

[12]不可象于事:意谓不可用类比于其他事物的方法探知敌情。曹操曰:“不可以祷祀而求,亦不可以事类而求也。”张预曰:“不可以事之相类者,拟象而求。”象,类推,类比。

[13]不可验于度:意谓不可通过观测星象来判断敌情。度,度数,指日月星辰运行的位置。一说,“度”是经过的事。梅尧臣曰:“不可以度数验也,言先知之难也。”张预曰:“不可以度数推验而知。”

[14]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意谓获取敌情必须从知情人口中直接获取。:曹操曰:“因人也。”梅尧臣曰:“鬼神之情,可以卜筮知;形气之物,可以象类求;天地之理,可以度数验。唯敌之情,必由间者而后知也。”张预曰:“鬼神、象类、度数,皆不可以求,先知必因人而后知敌情也。”冯友兰说:“既不可靠鬼神,也不可靠事物的表面现象,也不可靠主观的臆测。在这里,孙武既不相信天命,又不相信鬼神。在他看来,天不过是‘阴阳、寒暑、时制’(《计篇》),与地一样,都是物质性的自然物。它只是决定胜负的客观条件之一。这一唯物主义的真理在两千多年前就能明确地提出来,确是难能可贵的。”李泽厚说:“只有在战争中,只有在谋划战争、制定战略、判断战局、选择战机、采用战术中,才能把人的这种高度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发挥到充分的程度,才能把它的巨大价值最鲜明地表现出来。因为任何情感(喜怒)的干预,任何迷信的观念,任何非理性东西的主宰,都可以立竿见影,顷刻覆灭,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死存亡的严重后果。必须‘先计而后战’,如果凭感情办事,听神灵指挥,可以导致亡国灭族,这是极端危险的。所以,《孙子兵法》一开头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一特点在一般日常生活和任何其他领域中是没有或比较少见的。”朱军说:“孙子的‘先知’敌情和‘必取于人’的思想,是合于真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即使在现代,新的侦察器材被广泛运用,确实为侦察敌情提供了极大方便的情况下,侦察器材也只能起到助长人类视听器官的作用,并不能完全代替人们的思维器官。现代侦察器材,是利用声、光、电、磁等原理进行工作,不仅是可反的,而且它们只能观察、侦察到客观事物的表象,而对于人们的思维活动,密藏的内部计划文书,是无能为力的。对于这些,还必须靠人去侦察。1986年,美国陆海航空兵袭击利比亚,对袭击目标的选择是比较准确的,说明美国在平时已注意到侦察和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即使如此,美军也并不能掌握利比亚领导人的行止。”

【用间篇译文】

孙子说:凡是发动十万人的军队,出征千里之外,那么,百姓的耗费,国家的开支,每天都要花费千金之巨;在这期间,国内国外动乱不安,百姓的花费,国家的开支,加起来每天都要耗费千金;前方后方动荡不安,一路上疲于运送物资,无法从事正常农耕生产的民众多达七十万家。敌我双方对峙数年,就是为了能够一朝取胜。如果因为吝惜爵禄和钱财而不肯重用间谍,以致因此而不能掌握敌情,目的是为了争得最终的胜利,如果吝惜爵禄和金钱,不愿重用间谍,最后因不了解敌情而打败仗,打了败仗,这种将领是极其不仁的,他们不配当军队的将领,也不配成为君主的辅佐者,更不可能成为胜利的主宰者。所以贤明的君主和将领,之所以一发兵就战胜敌人,成就的功业超过一般人,原因就在于他们能预先知道敌情。就在于他们事先已探明敌情。若要事先了解探明敌情,就不可使用求神问卜的迷信手段来获取;不可用旧时经验来类比推断于其他事物的方法来获取;不可用推验日月星辰运行位置的方法来获取。一定要取之于人,取之于了解敌情的人。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