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唐朝/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与赏析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与赏析

捣练子令(二首)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①。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②。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③。斜托香腮春笋嫩④,为谁和泪倚阑干?【注释】①砧(zhēn):捣衣石。此指捣衣声。②帘栊:挂有帘子的窗户。栊:窗格子。③远岫:远山,此处指女子的眉毛。古代女子的眉形有远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倒晕眉等各种样式。攒:聚在一起。④春笋:指女子的手指纤...

捣练子令(二首)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①。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②。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③。斜托香腮春笋嫩④,为谁和泪倚阑干?

【注释】①砧(zhēn):捣衣石。此指捣衣声。②帘栊:挂有帘子的窗户。栊:窗格子。③远岫:远山,此处指女子的眉毛。古代女子的眉形有远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倒晕眉等各种样式。攒:聚在一起。④春笋:指女子的手指纤白细嫩。如白居易:“十指剥春笋。”

【赏析】这两首《捣练子令》放在一起,我感觉不像一人所作。

第二首远远没有第一首意境圆融,笔法老道。第二首写闺中女子的相思春愁。以“云鬓乱,晚妆残”点明女子因相思成疾而无心妆容,粗服乱头。中间两句刻画女子倚阑远望的情态,双眉不展,斜托香腮,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以“远岫”喻眉,以“春笋”喻手指,无什么新意。最后一句终于点明,含泪倚栏,如此这般,原来是为了思念心中的情人。

这首词,无论是比喻的手法,还是叙写方式,都没脱窠臼,像是李煜试手之初所作。

第一首《捣练子令》则手法圆融,意境简淡而悠远,颇似六朝时的乐府民歌《子夜吴歌》。吴越文化的流风余韵,想必生长在南唐、濡染在其中的李煜,定心有所向,也有所借鉴的吧?

词写了一个夜中难寐之人的幽幽情思。

你可以将此人想象成思念远人的思妇、闺中寂寞的少女或是远在异乡的游子,甚至,是没有特定身份和所指,只是突然间被忧愁幽思击中的某个人,说不清具体的缘由,也不知这种情绪会到哪里去,整个人被一种莫名的忧愁包裹着,想动弹,却绵软无力。

此生中,此情此景,想必人人都遇到过。

我知道,捣练是古代女子的事情,与之相关,诗词表达的应该是女子的相思。但我不愿意把李煜的这首词用这一个框架固定。一首好词,在一千个人心中会生出一千张面孔,其丰富与经典性也由此而呈现。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院是深院,很幽静。庭是小庭,很空落。清旷而绵远的幽静,渗透在人的每一寸肌肤,任何一点声响,都是入侵,都会激起无穷回响。“断续寒砧断续风”,就是这幽静的入侵者。

断断续续的飒飒风声,断断续续的捣衣声,相伴相和,在清寂的夜空里吹送。一声声,敲击着人敏感的神经。这句是以动写静,更见其静。

静,不是死寂得没有任何声息,这样的静会让人麻木。真正能触动人心的静,是流动的静,是有声响的静,带着不可抗拒的侵略感,让人敏感异常、无法逃避。

日本松尾芭蕉写古井的幽寂,他说“青蛙一跃,入井中”。青蛙跃入古井,没有破坏古井的静,反而让古井透出一种森森的阴寒之气,让人不敢逼视。

王维写山林之静,他说“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与鸟鸣,带给人的是更深的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亦是用“喧”与“动”反衬竹林与河面之静。

断续寒砧断续风,反向成全了“深院静,小庭空”。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寂静永夜里,断续寒砧断续风,传入了人的耳朵,敲打着人脆弱的神经,让人无寐。其实,无寐不是因为断续寒砧断续风赶走了她(他)的睡意。寂寞的永夜里,沉溺在莫名感伤忧愁中的他(她),本来是清醒着的,这断续寒砧断续风,在一个无眠者听来显得异常清晰。

月之清辉,洒向了深院,洒进了小庭。甚至,带着数声寒砧数声风爬上了帘栊,像一个魅影,在夜长难寐之人的心中穿梭。“数声和月到帘栊”,依然是在写声响,用这个声响衬出夜之静幽。身处其中的人,被莫名的忧愁和感伤纠缠着,无法呼喊,无法倾诉,因为他穿不透这无边的夜,无边的静,无边的幽寂和空虚。

这首词,要渲染的是静,却充满着无处不在的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