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唐朝/白居易《放言诗》原文、赏析

白居易《放言诗》原文、赏析

放言诗①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② 不用钻龟与祝蓍③试玉要烧三日满④ 辨材须待七年期⑤周公恐惧流言日⑥ 王莽谦恭未篡时⑦向使当初身便死⑧ 一生真伪复谁知——全唐诗卷438【注释】①放言: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愤激之情。过了五年,白居易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

放言诗①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② 不用钻龟与祝蓍③

试玉要烧三日满④ 辨材须待七年期⑤

周公恐惧流言日⑥ 王莽谦恭未篡时⑦

向使当初身便死⑧ 一生真伪复谁知

——全唐诗卷438

【注释】

①放言: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愤激之情。过了五年,白居易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也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元闻讯后,写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以寄,白在途中也写了《放言》五首以示奉和,这里选的是第三首。诗前,作者有序:“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咏,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②决狐疑:判断怀疑是否正确。③钻龟、祝蓍(shī):古代两种迷信活动,钻龟甲看其裂纹以卜吉凶,占蓍草的茎以卜祸福。蓍草:俗称蛐蜒草或锯齿草。④试玉:作者自注,“真玉烧三日不热。”《淮南子·俶(chù)真训》载,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⑤辨材:作者自注,“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豫,与楸相似的一种树;章,今称樟树。两种树生长七年后才能分辨。⑥周公:周武王胞弟姬旦。《史记·周本纪》载,周公曾辅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周公摄政。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等,造谣说周公要篡位。周公避于鲁,不问政事。后成王悔悟,迎还周公,管蔡惧而叛乱,成王命周公出征,平定叛乱。成王长大后,周公还政于成王。日:一作“后”。⑦王莽:《汉书·王莽传》载,西汉末年,王莽垄断朝政,伪装谦恭下士,收买人心。后篡汉自立。⑧向使:假使、假设。当初:一作“当时”。便:一作“先”。

【赏析】

这是首哲理诗。首句提出要告诉人们决狐疑的方法,次句否定迷信法则,全联引而不发,曲折有致;颔联借烧玉和辨材委婉地介绍这一方法,即判断人和事物的真伪优劣须经时间的考验而不能简单片面地下结论,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颈联举出两个历史人物作例证,将其一时一事和全部人生加以对照,告诫人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尾联通过假设进一步说明不按上述方法办,就会真伪不分,冤枉好人。全诗语言通俗,逻辑严密,见解精辟,寓意深刻,是议论入诗的优秀篇章。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tangchao/2023041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