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题山水册十首(选五)_原文_赏析)
董其昌 无尽层云荡碧虚①,悠然山径坐蓝舆②。 泉声好历如闻乐③,却并仙人夜读书④。 毵毵烟柳向南围⑤,半入云溪半款扉⑥...
董其昌
无尽层云荡碧虚①,悠然山径坐蓝舆②。
泉声好历如闻乐③,却并仙人夜读书④。
毵毵烟柳向南围⑤,半入云溪半款扉⑥。
更喜夜深谈往事,故情明月照人衣。
石上清泉响碧苔,春风折折草堂来⑦。
住山处土谁堪比⑧,好似南窗一树梅。
山家何事足流连⑨,坐月餐风淡自然。
洞口好花开不尽,更余一种送春天。
寂历山庄花事幽,无边春色到林邱。
坐来明月深惆怅,逐景风情傍玉楼。
【注释】
①碧虚:天空。杜甫《秋野》:“秋野日疏芜,寒光动碧虚。” ②蓝舆:竹轿。③历:分明清晰的样子。④并:和……一起。⑤毵毵(san):枝叶细长的样子。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 ⑥款:叩击。⑦折折:安舒的样子。⑧堪:能够。⑨流连:流连忘返,依依不舍的样子。
【评说】
本诗选自任道斌《董其昌系年》(文物出版社)。
清人秦祖永评董其昌的画曰:“笔墨超逸如董文敏,须学其秀润。”(《绘事津梁》),而他题写于画作上的诗歌文字,也体现出秀润淡雅的风格,确乎给人一种“画中之画,画外之意”和“高情逸思”的审美享受。
这组题《山水册》原有十首,无论哪一首,都让人产生“高情逸思”,但是这种情思并没有脱离画境,也没以无迹可寻的主观想象来表现,而是与画作的意境和情趣交融一体,相互引发。每首诗都是先将人们目光带回并逗留在画面的意象层面,由此在画面物象与诗歌情思的隐约对应关系中吟哦不已,流连忘返,从而获得一种极为高雅的审美享受。画中的蓝天白云,曲折山径、清泉碧苔,清风明月,空灵幽雅,情韵悠远,画家便托情山水,闲适清雅之意顿时溢于言表。
“山中何所物?岭上多白云。”这是南朝高士陶弘景眼中的山景,画家则对这一奇景作了更为细致的描摹:“无尽层云荡碧虚”,极富动感。白云之行进倏忽不定,无所拘束,正如陶渊明说的那样“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此刻的诗人淹留山间,”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悠然至极。山间泉流击石,发出的声响,仿佛是“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琵琶行》),直叫人幻想与仙人并肩席地,共阅“道书”,喜谈往事。已而月出东山,清风徐来,寂历山中,体验着东坡词中的境界:“与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在淡然中“坐月餐风”,尽情饱受“且陶陶,乐尽天真”的机趣,确实不失为人生之幸事。也许只有“陶陶”之中,方能回复人之本性,忘却种种烦恼,真正做到“君子陶陶”。(《诗经·王风·君子阳阳》)这便是这组题诗留给后人的哲理,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