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黄山图_原文_赏析)
石涛
漫将一砚梨花雨①,泼湿黄山几段云。
纵是王维称画手,清奇难向笔头分。
【注释】
①梨花雨:元虞集《答钱翼之》诗:“闭门三月梨花雨,遍写千林柿叶霜。”
【评说】
本诗选自石涛《清湘老人题记》。
石涛(1642—1707),清初著名画家,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广西全州人,一说桂林或梧州人。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年幼为僧,法名原济(亦作元济),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小乘客、靖江后人、清湘老人等。早年屡游庐山、黄山。中年住南京,晚年定居扬州,脱离佛门,信奉道教。日常以卖画维生。其画师法自然造化,所作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讲求独创,构图善于变化,笔墨恣肆,意境苍茫新奇。画论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及《大涤子题画诗跋》(清人汪绎辰辑),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我自用我法”、“笔墨当随时代”等革新主张,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其艺术实践与理论建树对中国画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扬州八怪”,乃至近代吴昌硕、张大千、傅抱石等画家亦深有影响。
石涛曾在《黄山图轴》上题诗道:“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石涛画集》)奇丽壮观的黄山风光的陶冶,使石涛体验了自然之美,“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出许多表现自然美和精神美的艺术佳作。
石涛胸有丘壑,但所绘山水,“笔无定姿,倏浓倏淡,要皆自出己意为之,神到笔随”。(李驎《大涤子传》)在他看来,画家的“笔头灵气”,是由天地自然之“元气”与画家身心之“元气”交融汇合的产物,这一生气灌注于笔端,信手挥翰,盘礴睥睨,才能在山水画面上形成了生趣盎然的艺术形象。诗中描写他画黄山时的情景,可以说已达到了神与景会的境界,一个“漫”字就足以见出他早已不受外物的羁绊,而其所画技法更是泼墨挥毫,一砚墨汁倾泼素纸,犹如梨花雨下,顿时化作黄山顶峰的茫茫云海。“泼者,气磅礴”(吴历《墨井画跋》),这一倏忽造化的效果,是画家长年“学养”与体验的结晶,决非垂手可得。即便是王维这样的绘画高手,也难以将黄山的清奇之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中可见石涛对自己把握、表现黄山自然美的能力颇为自信。他在《山居图》题跋中更明确地说:“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山雨欲来,烟云万状。超轶绝尘,沉着痛快。用情笔墨之中,放情笔墨之外,能不令欣赏家一时噱绝!”明确地表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