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赞罗聘两峰蓑笠图轴_原文_赏析)
翁方纲
何鱼何筌①,浑以意钓。
青箬笠边②,烟雨之妙。
一领蓑披,万绿相照。
江山风月,拈来一笑。
【注释】
①筌(quan):竹制的捕鱼器具。②箬(ruo)笠:用竹叶或篾编结成的宽边帽。
【评说】
本诗选自故宫博物院藏罗聘作《两峰蓑笠图》轴题诗。
翁方纲(1733—1818),清代诗人、学者,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曾主持江西、湖北、江南、顺天乡试,又曾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于考据、金石、书法之学,不少著名碑帖多经他题跋。书学欧阳询、虞世南,隶法史晨、韩敕诸碑。著有《两汉金石记》、《汉石经残字考》、《苏米斋兰亭考》等。他又是清代著名的诗论家,著有《石洲诗话》,论诗主张“肌理”,认为“诗必肌理为准”。一生作诗二千八百余首,收入《复初斋诗集》中,另有《复初斋文集》、《集外文》。
罗聘《两峰蓑笠图》上有自题一首(见前),翁方纲又在其上题诗,二者相互补充申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咏钓客的名句,这一形象并非实指渔民,而是隐逸江湖的高人,是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的自我抒怀和泄愤之作。那么,罗两峰的这幅画中的渔者是不是渔民呢?显然也不是,因为在他心目中,什么样的钓具和渔具,以及捕捉到多大的鱼,钓到什么鱼,并不是重要的,主要的全在于垂钓的过程,由此来体会其中的无穷乐趣和感受,这就是诗中所谓的“意钓”。那么“意钓”的乐趣何在呢?后几句诗就作了全面的描述。身处江湖,青山送翠,烟波浩渺,在万绿丛中,映衬着一领蓑衣,一顶箬笠,人与自然相与融汇,身心舒畅自在。有时候,更能感受到春风春雨的沐浴,洗净人世的困顿疲乏,正乃张志和《渔歌子》中所说的那种境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身临此处,只有心领神会,“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但“意钓”之乐乐在何处还是可知的,那便是张志和所谓“野艇倚槛云依依”,“闲梳鹤发对斜晖。”(《渔父》)置身自然,享受江山风月的造化,拈来一笑,放松宽慰自我的精神世界,只是各人的领悟也许会有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