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阿·托尔斯泰《大萝卜》儿童童话赏析
[苏联]阿·托尔斯泰一个老头儿种下了萝卜,对它说:“长大呀,长大呀,萝卜啊,长得甜呐!长大呀,长大呀,萝卜啊,长得结实啊!”一个萝卜长出来了,长得又甜又结实,又大得了不得。老头儿就去拔萝卜: 他拔了又拔,拔不出来。老头儿把老婆儿叫来。老婆儿拉老头儿,老头儿啊拔萝卜——他们拔了又拔,拔不出来。老婆儿把孙女儿叫来。孙女儿拉老婆儿,老婆儿拉老头儿,老头儿啊拔萝卜—...
[苏联]阿·托尔斯泰
一个老头儿种下了萝卜,对它说:“长大呀,长大呀,萝卜啊,长得甜呐!长大呀,长大呀,萝卜啊,长得结实啊!”
一个萝卜长出来了,长得又甜又结实,又大得了不得。老头儿就去拔萝卜: 他拔了又拔,拔不出来。
老头儿把老婆儿叫来。
老婆儿拉老头儿,
老头儿啊拔萝卜——
他们拔了又拔,拔不出来。
老婆儿把孙女儿叫来。
孙女儿拉老婆儿,
老婆儿拉老头儿,
老头儿啊拔萝卜——
他们拔了又拔,拔不出来。
孙女儿把小狗儿叫来。
小狗儿拉孙女儿,
孙女儿拉老婆儿,
老婆儿拉老头儿,
老头儿啊拔萝卜——
他们拔了又拔,拔不出来。
小狗儿把小猫儿叫来。
小猫儿拉小狗儿,
小狗儿拉孙女儿,
孙女儿拉老婆儿,
老婆儿拉老头儿,
老头儿啊拔萝卜——
他们拔了又拔,拔不出来。
小猫儿把小耗儿叫来。
小耗儿拉小猫儿,
小猫儿拉小狗儿,
小狗儿拉孙女儿,
孙女儿拉老婆儿,
老婆儿拉老头儿,
老头儿啊拔萝卜——
他们拔了又拔——萝卜拔出来了。
(任溶溶 译)
《大萝卜》是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名着。它原来是一个俄罗斯民间故事,阿·托尔斯泰以一枝神奇之笔,让“拔了又拔”这个简单重复的动作充满了节奏性的韵味和魅力。
这个故事的情节十分简单: 一个长在地里的大萝卜,“他们拔了又拔,拔不出来”。然而,对故事的复杂性有着本能追求的成年阅读者一直在试图为它总结出一个主题。他们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拔不出来”上: 老头儿种了又甜又结实、大得不得了的萝卜,“拔不出来”;叫来老婆儿,“拔不出来”;再叫来孙女儿,“拔不出来”;再叫来小狗儿,“拔不出来”;再叫来小猫儿,“拔不出来”;再叫来小耗儿,“拔出来了”!“人”数在一点点增加,力量在一点点增强,终于从“拔不出来”到“拔出来了”。这自然会导向“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可是,听故事的幼儿,特别是那些还不识字的小孩子,在“拔了又拔”的节奏声中,更容易为生命在面对困难时的执着深深吸引。
随着拔萝卜的“人”越来越多,节拍数不断增加,倾听的孩子渐渐走进故事场景,也会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拔了又拔”。在这里,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不管是阅历丰富的老人,还是人之初的孙女儿;不管是人还是小动物;不管是作为天敌的小猫和小耗子,还是现实中相互敌视的狗和猫;也不管是故事中行动的每一个“人”,还是故事外倾听着的孩子。“平等”不仅体现在老人、孩子、小动物、倾听的孩子超越了故事内与故事外的界限,共同参与到“拔萝卜”的活动中,还体现在故事中的老人、孩子与小动物相互帮助,超越了视自己为万物主宰的自我优越感和狭隘性。“拔萝卜”像是一个游戏,让每一种生命在其中展示着自己的存在,真正体现了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
这个故事也充满了幽默感。拔不动大萝卜的老头不是去请力气比自己大的其他人来帮忙,却叫来了比自己更孱弱的老婆儿。同样,老婆儿叫来的是幼小的孙女儿,然后是更小的小狗儿、小猫儿,一个个加入拔萝卜的行列,仍然拔不出来,最后,最小、最不起眼的小耗儿来了,于是,“萝卜拔出来了”!让人不禁会心一笑,原来幼小的生命也有它的价值!而这,不正是那倾听的小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确证的吗?
(何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