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星期三
首页/历史文化/愁少年不识愁滋味

愁少年不识愁滋味

愁 少年不识愁滋味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罢官后,闲居信州代湖写了一首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尽,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真正的痛苦是说不出来的,可以说,能够登楼抒发自己的感情...

愁 少年不识愁滋味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罢官后,闲居信州代湖写了一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尽,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真正的痛苦是说不出来的,可以说,能够登楼抒发自己的感情,说明还不是那么痛苦,至少能够说出来。

愁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在人生的旅途上,发愁的事还挺多的,“愁”字揭示了愁绪的来源及解愁的方法。

汉字小词典

愁,形声字,从心,秋声,秋兼表义。秋为草木凋零的季节,愁字表示感伤、忧虑。

《说文·心部》:“愁,忧也。”本义是忧虑,如:“固将愁苦而终穷”“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引申指景象惨淡,如“愁云惨雾”。愁更多地表达忧伤的心情,如“别有忧愁暗恨生”“离愁”“乡愁”“愁闷”“愁容”“愁绪”。

含有“愁”的成语大多与忧愁和伤感有关:“多愁善感”指易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旧恨新愁”指久未排解的苦闷和新起的愁怨;“悲愁垂涕”指因为悲哀、愁苦而落泪;“愁肠百结”指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愁眉苦脸”指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苦的神色;“借酒浇愁”指借助酒来排遣心中的积郁。

忧愁因目睹景物凋零而心生悲伤

“愁”是因“秋”天自然景物的变化而产生无限的愁绪。在秋天,草木从早春的鲜嫩,经历了整个酷暑的蓬勃,一直历练到秋天的丰厚。但是,马上要跌入寒冬了。秋天的盛景如此短暂,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逝水带走的不只是落叶,还有时光。人生的匆忙之感,最容易在秋天激发。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悲秋”。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一年深秋重阳,宋代词人李清照写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词意婉转,只是说天凉了,无论是枕上还是床边的帷帐,都透着一番寒意。那份轻寒,从肌肤里一丝丝透进心里。这一个季节把酒独酌或对饮,袖间漾起了菊花的清香。只是形销骨立的美人啊,比秋风里的憔悴黄菊,还要瘦去几分。

这首词寄到丈夫手里,赵明诚赞叹不已,三分心酸,三分激赏,还有三四分自愧不如。他心有不甘,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按照李清照的韵脚填了五十首词,把李清照这首词也裹在其中,一并交给自己懂诗词的好朋友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良久,思量再三,最后说:“只有三句绝佳。”赵明诚追问哪三句,陆德夫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秋天自然景物的变化,使李清照产生“悲秋”的情绪,才写出绝美如此的词来。

忧愁是人的一种情感体验

愁从心,触景生情。愁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离愁、忧愁、情愁、乡愁、家愁、旅愁、老愁、晚愁、穷愁、闲愁等。人类丰富而敏锐的情感体验,借助于外界景物的触发,融进了各类浓浓的“愁”中。

大诗人杜甫诗中多种多样的愁,是诗人丰富情感的抒发。杜诗中的国愁最为刻骨铭心。诗人忧国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一忧国破,忧唐王朝倾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长歌当哭,由于忧之深,念之切,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二忧战乱,国无宁日。“万国尚戎马,故园今若何?”“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谒先主庙》)。三忧唐王朝荒淫腐败,劳民伤财。“巫峡盘涡晓,黔阳贡物秋。丹砂同陨石,翠羽共沉舟”(《覆舟二首》),极力讽刺肃宗、代宗沉湎于迷信,不惜民力,远赴黔阳采买丹砂,以求长生。四忧佞臣当道,犯上作乱。“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三绝句》),写群盗之剧。“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写禁军之暴横。五忧贤才不遇,小人得势。“赋诗堪流涕,乱世思贤才”(《昔游》)。

诗人的国愁刻骨,家愁也揪心。他一生漂泊流离,妻儿无所依归。所以“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由于诗人一生漂泊,乡愁、旅愁在杜诗中反映得更加深沉凝重。“白头搔更短,家书抵万金。”比“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更深切。

诗人“穷愁”也够典型。“故人持雅论,绝塞豁穷愁”(《奉送王信州釜北归》)。他穷愁潦倒一生,你看他住的房子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盖的被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穿的衣服和鞋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

诗人的老愁更是经常见诸笔端,特别是晚年病体恹恹的时候,愈是凄苦孤寂,恋世情结油然而生。“老病巫山里,稽留楚客中”(《老病》),“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莫相疑行》)。

诗人的晚愁有似杜甫的《昼梦》,足以表达积想成梦的“春渚日落梦相牵”。不过,他的晚愁深沉在思国之无宁日中,“中原君臣豺虎边”。思民之无饱暖,“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这与李商隐的晚愁“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感叹唐王朝每况愈下的忧国忧民思想如出一辙。

忧愁的消除唯有内心的豁达宽广

“愁”以心为基,心空则愁无立足之地。心中有“秋”,被外界事物触动才会“愁”,如果心中空明,豁达宽广,则任外界秋色萧萧,我自波澜不惊。豁达宽广是一种明智的处事方式,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人生境界。

三伏天,寺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种子吧。”小和尚说。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怎么办?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直跺脚。“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傅点头:“随喜!”

“随”是豁达的表现形式,是心中空明消除愁苦的途径,它不是随便,是顺其自然,是不过度,不强求,不忘形。拥有豁达的胸怀,便能摆脱忧愁,拥有洒脱的人生。

心语赏读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唐·李白《秋浦歌》

解 读

头上白发三千丈,这是因愁而长得这样长。愁生白发,人所共知,但白发长到三千丈,却是现实生活中绝对不会有的事。只因李白素有匡时济世之志,却不能一伸其能,愁怨激愤郁结胸中,无处宣泄,于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以夸张的比喻把深长的愁思表达出来,具有惊世骇俗的艺术力量。“白发三千丈”看似无理,却入于人心,由于它表现的感情是真实的,因而受到人们激赏,是千古喻愁名句。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