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星期三
首页/历史文化/怠心怠荒时思于上

怠心怠荒时思于上

怠 心怠荒时思于上《菜根谭》中说:“处逆境时比于下,心怠荒时思于上。事稍拂逆,便是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清;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这段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与不如自己的人比,则怨人尤天的情绪就会消除,心态获得平和。当心怠懒的时候,则要与比自己强的人比,向强者学习,这样,精神便会振奋,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是克服懈怠的一个好方法。懈怠...

怠 心怠荒时思于上

《菜根谭》中说:“处逆境时比于下,心怠荒时思于上。事稍拂逆,便是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清;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这段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与不如自己的人比,则怨人尤天的情绪就会消除,心态获得平和。当心怠懒的时候,则要与比自己强的人比,向强者学习,这样,精神便会振奋,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是克服懈怠的一个好方法。

懈怠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怠也是人的一种天性。长期处于一种环境中会让人习以为常,长期从事相同的工作会倦怠,防止懈怠必须有新的目标、新的动力的激励。“怠”字告诉我们“怠”是如何产生的和克服“怠”的办法。

汉字小词典

“怠”,形声字。从心,台声。

篆文从心,指心态。台通“殆”,指完结。

隶书将篆文的“心”写成。表示:动机消失,行为懒惰。

《说文·心部》“怠,慢也。”本义为懒惰,如“兵民怠而国弱”(《商君书·弱民》)。怠又指疲倦、倦怠,如“怠而后游于清池”。怠还指轻慢,如:怠慢、怠傲。

与“怠”有关的成语大多是与“懒惰”有关,“怠惰因循”形容懒散拖沓;“勿怠勿忘”指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消极怠工”指用消极的方法不认真工作;“孜孜不怠”形容勤勉努力,毫不懈怠;“车怠马烦”指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笃新怠旧”形容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此外还有“娓娓不怠”“孜孜不殆”等。

懈怠来自过分的放松

怠从心,这个“心”指疲劳的心理。“怠”即怡,过分地放松导致懈怠。过分的放松,就会使人轻视危险和威胁,对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而且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力也大打折扣,这种放松直接导致懈怠,没有精气神、没有戒备心,长此以往,真正威胁来临时,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

三国时期刘备占领益州后,又出兵对付曹操,把他们赶到了长安。刘备派关羽攻打樊城,恰好这时汉水暴涨,关羽利用大水淹没了曹军大将于禁的七支大军,乘胜包围了曹军占据的樊城。

曹操为解樊城之围,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主意。他写信给孙权,劝说孙权乘现在荆州后防空虚,攻取被刘备夺去的荆州。这样,当关羽听说荆州被夺,定会撤军回救,樊城之围自然就会解除。

孙权接获曹操书信,欣然答应攻取荆州,将取荆州的任务交给大将吕蒙。吕蒙到陆口,探子报告说沿江都有烽火台,荆州军马也有所防备。吕蒙闷闷不乐,便躺下称病不出。孙权便派女婿陆逊去看他,陆逊知道吕蒙无病,却劝他装病辞职。

孙权依计召吕蒙往建业养病,于是攻打荆州之事,便让年轻的陆逊接替。陆逊故意派人送信给关羽,信中对关羽大肆吹捧。关羽从此完全松懈了对荆州的防备,并将荆州的兵力调往樊城。孙权得知荆州防务空虚,便拜吕蒙为大都督起兵攻荆州。吕蒙将战船伪装成商船,精兵扮成商人,骗过烽火台的守兵。当夜二更船内精兵杀上岸来,占了烽火台,拿下了荆州。这就是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关羽由于过分松懈,放松了防备,才被孙权拿下了荆州,铸成大错。

懈怠来自高台压心,不堪承受而倦怠

怠,从台从心,台在“心”上,压得人喘不过气,压力太大,往往会使人失去了信心,使身心俱疲,难于承受,没有精力来应对,最终使自己因疲乏而倦怠。做人要学会将压力分解,化成一个个小目标,进而使自己远离倦怠,走向成功。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不会因全部赛程的漫长而有心理压力,我以我看到的标志为一个个的小目标,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而精神不会倦怠。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心里就有高台压下来般的巨大压力,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倦怠,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心中有巨大的压力。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压力产生的倦怠而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稍微具有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

懈怠的结果是一事无成

“怠”通“歹”,即不好的结果。懈怠会使人不再继续努力,继而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懈怠成为习惯,则一事无成。

北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中有篇《伤仲永》,讲的是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人家庭。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一个文化人。他长到5岁了,还从未见过纸墨笔砚是个什么模样。

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笔砚,说想写诗。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4句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知道的人不免个个称奇。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连他父亲的地位也随着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对方仲永的父亲另眼相看,还经常拿钱帮助他。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懈怠了小方仲永的学习,每天带着方仲永轮流拜访县里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

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只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懈怠了后天的再学习,方仲永终至每况愈下,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失望。到了二十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最终一事无成。

心语赏读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

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国语·越语》

解 读

得逢时机不可疏忽懈怠,因为时机失掉后就永不再来。这本是范蠡劝谏越王勾践的话,后来用作劝戒人们珍惜光明,抓紧成就事业的名句。好像一个和蔼的长者,语重心长,直言相劝,词风娓娓,虽是警示却含而不露,使人容易接受。此名句的千古流传,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与它本身独有的格言式的理性与权威的力量分不开。战国末年,李斯就根据这句名言,不失时机地“西说秦王”,辅佐秦王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