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志 丈夫四方志 安可辞固穷
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名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在岭南大学怀士堂发表《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的演说》,他对青年学生们说:“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业成功。如果一件事业能够成功,便能够享大名。所以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随后,他对“大事”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无论哪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这是一种观念革命,用意在勉励革命同志踏实做事,认真做好对社会有益的事,以谋求大众幸福。在演讲的最后,孙中山更是着重做了强调:“我贡献诸君的,就是要诸君立志,要有国民的大志气,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成富强。”至此,“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这句话得到完整、准确的诠释,并由此闻名于世。
志向对一个人来说是前进的动力和方向,高远的志向决定了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和拼搏的热情。志字揭示了立志之要、达志之法。
汉字小词典
志,小篆为,形声字,从心,之声。篆文中的“之”后来讹变为“士”。
《说文·心部》:“志,意也。”本义为心之所向、意愿,如《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引申为志向、立志,如《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又引申为立志,如《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假借指记录、记住,如《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又表示标志、记载下来的文字,如《礼记·檀弓上》:“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
志多用于对人的赞美,如用“志诚君子”赞扬志行诚笃的人,用“志士仁人”指有志气节操和有仁爱道德的人,用“志在千里”形容志向远大的人,用“志在四方”形容立志在天下、远行以建功立业的人。
有志之人大都是有追求、有理想之士
志,从心,从士,“士”是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名士”大多是有追求、有作为的人。孟子说:“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南朝的范晔说:“丈夫立志,穷且益坚,老当益壮。”李白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杜甫说:“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代张孝祥说:“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清代石成金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华罗庚说:“没有抱负的人,他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有杰出的成就。”
古往今来,许多成功之名士,大多有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出身贫穷,年轻时在农村当雇工,替人耕田种地,当时他就立志将来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在一起当雇工的伙伴都笑话他,认为替人耕田种地的下等人,想干一番大事业,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陈涉看到自己的宏大抱负,不能被一些眼光短浅的人所理解,感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说,小小的燕雀,是不可能知道天鹅的大志的。后来,陈涉终于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由他首先发难,将秦王朝推翻了。
有志之人大多是有心之士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意思是说,志向、志愿是由人内心的欲望所催生的。有志之人大都有心气即志气,这个心是雄心、恒心,这就是认定了目标,勇往直前地走下去,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有人对富人和穷人作了比较,发现穷人有“十缺”:表面上最缺的是——金钱;本质上最缺的是——野心;脑袋里最缺的是——观念;对机会最缺的是——了解;命运里最缺的是——选择;骨子里最缺的是——勇气;改变上最缺的是——行动;肚子里最缺的是——知识;事业上最缺的是——毅力;内心里最缺的是——胆色。
要成就大事业除了雄心,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恒心。有了远大的目标,就要脚踏实地去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都不退缩,勇往直前地走下去,自然就能达到成功的目标。
陈景润(1933-1996)
科学家陈景润就是这样一个人。歌德巴赫猜想一直被看作数学王冠上的明珠,200多年来,有不少数学家试图征服它,并因此耗费了巨大的精力,都没有成功。陈景润从中学时代就立志摘取这颗明珠,他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拼命积累知识,奋力演算难题,草稿纸装了一麻袋又一麻袋,最后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想的合力,移动了数学群山,发现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定理。有的人虽然有远大的目标,但常常游移不定,“东打一枪,西打一枪”,结果一事无成。“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有野心而无恒心,最终也不能成为志士。
有志之人大多是有智之士
“志”音通“智”,一个人有志气才有理想,但要实现理想,还要靠智慧,靠本事,否则,就是志大才疏,终归一事无成。心理学上有智商和情商之说,有时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但“智”是基础,根源于“志”。李嘉诚在十四岁那年,一位会看相的同乡对他母亲说,她儿子眼眸无神,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若安分守己,终日乾乾,勉强谋生是可以的,但飞黄腾达,怕没有福分!十五岁的时候,他父亲因病去世,为了养活一家人,李嘉诚被迫中断学业,开始养家糊口,当过茶楼的跑堂,做过钟表店的店员,跑过五金店的推销员。他不甘平庸,勤于用心,把思维、想象和行动谱成乐章,在科技、人文、商业的无限机会中实现自我,用知识、责任感和目标汇成智慧,终于造就李氏的财富王国,正是智慧之舟使人驶向目标的彼岸。
志、忐、忘,形相近。有志向的人,往往做事坚毅,有定力;没有定力,必然心中忐忑,遇事往往六神无主;长此以往,连当初的志向都要遗忘,最后变成一个平庸之人。志加言为誌,有志之人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名垂青史,这就是史誌。
心学之窗
欲望与志气/梁漱溟
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在这个时代,有一个可能会欺骗他,或耽误他,容易让他误会,或让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这样的用功,自然不得其方。也许他很卖力气,因为背后存个贪的心,不能不如此。可是他这样卖力气,却很不自然,很苦,且难以长进。……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仿佛他期望自己能有成就,要成为怎么个样子,这样不很好吗?无奈在这里常藏着不合适的地方,自己不知道。自己越不宽松,越不能耐,病就越大。所以前人讲学,志气欲望之辩很严,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而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张横渠先生颇反对欲望,谓民胞物与之心,时刻不能离的。自西洋风气进来,反对欲望的话没人讲,不似从前的严格,殊不知正在这些地方,是自己骗自己害自己。
心语赏读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南北朝·周兴嗣《千字文》
解 读
“守真”指保持自然本性,“逐物”指追逐物欲,“意移”就是意志就要移向邪路的意思。这两句的大意是:保持自然本性,志向便能满足;追逐物欲,意念就会转向邪路。道家认为:“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见《庄子·大宗师》),《尚书·旅獒》有“玩物丧志”之语,此二句便是这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诗文继承了道家“弃圣绝智”的思想,提出为人处事应返朴归真,坚持信仰。向往真理,保持人所固有的本性,在物质生活上尽量淡泊,因为物欲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