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星期三
首页/历史文化/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与散文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与散文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与散文对中国文学的成长和发展,公元200年到公元617年并不十分重要。这一时期的历史充斥着数不尽的纷争和内战,使这一时期少了太多典籍学习的闲趣,以及文人墨客附庸风雅的活动。然而,在这一时期,不朽的作品和伟大的作者依然争相涌现。公元196年到公元220年见证了东汉王朝统治力量的极速衰落。因此,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东汉王朝统治的黑暗时期。不过...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与散文

对中国文学的成长和发展,公元200年到公元617年并不十分重要。这一时期的历史充斥着数不尽的纷争和内战,使这一时期少了太多典籍学习的闲趣,以及文人墨客附庸风雅的活动。然而,在这一时期,不朽的作品和伟大的作者依然争相涌现。

公元196年到公元220年见证了东汉王朝统治力量的极速衰落。因此,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东汉王朝统治的黑暗时期。不过,这一时期出现的七位文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这七位文人史称“建安七子”。“建安七子”中的徐幹著有政论性作品《中论》,曾被人误解为翻译自龙树菩萨的《中论》。现将徐幹的作品《室思》摘录如下: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

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还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孔融

“建安七子”中的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世孙。孔融年幼时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十岁时,他随父亲前往洛阳,想拜会当时正处在政治生涯巅峰期的名士李膺。但由于以宾客的身份无法获许入内,孔融就对守门人说他是李膺的亲戚,遂准许入内。李膺见了便问他是自己什么亲戚。孔融答道:“我的祖先孔子曾经向你的祖先老子请教过礼节。因此,你的祖先是我的祖先的老师,我们应该是世交了。”李膺听后,对孔融的聪明机智赞不绝口。不过,一位叫陈韪的宾客却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刻反驳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步入官场后,孔融曾官拜山东的北海太守,但因触怒曹操而惨遭杀害,并且株连全家。孔融性情豪迈,喜好宾客。《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曾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下面是孔融诗歌的节选: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

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

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

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建安七子”中还有王粲,一位十分博学的文人。虽然身逢乱世,但王粲依然靠其诗名著称。世人评论中国诗歌都透着忧郁。这或许有几分真实。中国诗人偏爱书写生死别离、疾患不止、前途茫茫等主题。王粲的哀怨诗作与他的人生变故有很深的联系。王粲曾遭政治势力迫害,被逼离开在都城的家而逃难。为此,他曾写道:

豺虎方遘患。

逃难途中,王粲发现: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他还撞见一位十分饥饿的妇女由于找不到食物哺育幼子而将其遗弃在杂草中。来到大河边,落日的景象启发王粲写下以下诗句: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但音乐也抹不去他对家人和朋友的想念,如在《七哀诗三首》中: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最后这一句诗,王粲描述了长期的战争和迁徙已经使人民习惯这种困苦的生活。

“建安七子”中还有应玚。他曾在生命行将结束时,作《别诗》两首。

据鱼豢在《魏略》中的记载,“建安七子”中的刘桢在曹丕席上平视曹丕之妻甄氏。曹操闻之治其大不敬之罪,后免死改服劳役。“建安七子”还有陈琳和阮瑀。

曹丕

除了前述的“建安七子”,这一时期著名的文人还有曹操及其第三个儿子曹植。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声名显赫。年轻时,曹操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二十岁前,他被举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后在平定黄巾起义中立下战功。此后,曹操的势力一步步扩大,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曹操成了东汉末年实际的掌权者,他将女儿曹节嫁与汉献帝刘协,曹节被封为皇后。曹操被认为是乱世枭雄,逆贼奸臣。他的军队由于人数众多而闻名,据称最多时其麾下共有百万将士。曹操还因治军严明著称。一次行军途中,曹操传令部下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士兵皆下马步行,唯恐踏坏麦苗,但曹操自己的战马由于受到惊吓踏进麦田。他立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处罚,足见其执法严明。下面选自曹操的诗作《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死后,中国进入三国鼎立时期。有关这个时期的故事记录在一本我们之后将提到的书中。曹操的儿子曹丕自称魏国皇帝,使曹操另一个儿子曹植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成为被猜忌和厌恶的对象。曹植十岁时便擅长写作,曹操一度以为曹植的文章是请人代笔写成的。曹植通过当面作诗写赋让所有疑虑烟消云散,更令曹操对他另眼相看。

曹植

东晋名士谢灵运曾有一句名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健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人尽皆知的故事是曹植为免遭杀身之祸,在兄长曹丕的威胁下七步成诗。这是著名的《七步诗》及其背后的故事: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另一首诗《君子行》中包含的生活哲理,仍然被中国人广泛使用: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和光得其柄,劳谦甚独难。

公元3世纪,另一组闻名于世的诗人也刚好七人。这七人还组成一个小团体,后人称“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嗜酒如命,曾宣称对一个好酒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他希望有位仆人能带着酒跟着自己,另一位仆人扛着锹。这样,他醉死后能立即被就地掩埋。一次,迫于妻子的恳求,刘伶答应戒酒,但他要求妻子准备好祭祀的酒肉。一切就绪,刘伶跪在神像前说:“天生我刘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斛,五斗消酒病。妇人之言辞,千万不能听。”说完,他拿起酒肉吃喝起来,颓然醉倒。刘伶好老庄之学,曾因一篇赞颂无为而治的另类文章被相中为官。下面文字选自他的《酒德颂》,深度展示了他的老庄思想: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瓢,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麹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见太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是一位俊美的青年,身长七尺七寸,其妻乃曹魏宗室。他喜欢研究炼金术,时常在自家院子的柳树下打铁,在音乐和诗歌方面挥洒才情,或者仅仅练习追求长生的呼吸吐纳之法。由于对一位同样爱好炼金术的皇子大不敬,嵇康被诬陷为一位危险的叛徒,并且招致杀身之祸。不过,更可信的说法是嵇康得罪权贵,因好友吕安的案件受牵扯被诬陷降罪。当时,三千多名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求不要杀掉嵇康,让他到太学当老师,甚至不少名士甘愿陪嵇康一起坐牢。但最终,嵇康在平静地看过落日残阳和演奏完钟爱的《广陵散》后,毫无惧色地坚毅赴死。

向秀曾尝试炼制丹药。他为《庄子》一书做的注释被人盗走,偷盗者即我们前面提过的郭象。

竹林七贤

阮咸放达任情不拘礼节,但精通音律、善弹琵琶。他和他叔叔都穷困潦倒,住在路南。其他阮姓人住在路北,并且都很富有。七月七日,路北的阮姓人大晒衣服,都是绫罗绸缎。阮咸用竹竿在庭院中挂了一条粗布做的犊鼻形状的裤子。有人对他的做法感到奇怪,他答道:“我也不能免俗,姑且这样应付一回罢了!”

阮籍是阮咸的叔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弹的乐器后世称作“阮”。不过,“阮”其实是阮咸的简称,相传因阮咸善弹此乐器得名。阮籍曾踏入仕途,官位不低,还曾因别处的厨子有名而与其交换官职。阮籍是位有名的孝子,他甚至因母亲去世恸哭过度以致吐血。当时,嵇康的哥哥嵇喜前来致哀,但由于嵇喜在朝为官,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所以嵇喜被阮籍所不齿。于是,阮籍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给嵇喜一个大白眼。后来,嵇康带着酒、夹着琴前来,阮籍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阮籍最知名的作品是其政治讽喻诗,共三十八首,每首十二诗行。诗中暗示十分隐晦。如果不参照注释,那么读者很难辨识出其中的讽刺意味。不过,在当时动荡的政治环境下,高度的隐晦不失为一种自保的良方。

王戎可以用肉眼直视太阳而不觉头晕目眩。山涛是一位道家思想的追随者,被王戎形容为“如璞玉浑金”。

下面介绍的这位生活在东晋时代的诗人在中国人尽皆知。这位诗人是陶潜,即陶渊明。陶渊明年少时家境贫困,二十岁时入仕谋生。但他本性并不适合官宦生活。他一心所求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由于反感接待上级领导的繁文缛节,陶渊明仅在任八十三天便辞官,即“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应该是当时他的官职能为他带来的俸禄。随后,陶渊明归隐田园,一心沉醉于充满诗歌、音乐和鲜花的生活中,特别是菊花与陶渊明的诗紧紧联系在一起。他辞官后,对诗意生活的追求离不开他妻子的支持。经常是他的妻子在后院劳作,他在前院饮酒作诗。他的辞赋《归去来兮辞》记述了他辞官之事。从作品风格来看,这篇赋实乃汉语诗赋中的极品。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桃花源记》描绘的世外仙境得到很多中国文人的钟爱,并且是世人皆知的主题。这篇文章描绘武陵渔人在溪行迷路后误入桃花源,离开后试图重新寻回这一仙境而不得的故事。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桃花源内生活的人告诉打鱼人他们的祖先为躲避五个世纪前,即秦始皇统治期间的战乱避世于此,由于不复出去便与世隔绝。渔人沿路返回后,将他的经历广而告之。后来,当地太守遣人与他一道寻此神奇之地,但最终失败而返。陶渊明大概借着桃花源追忆昔日青壮年时期的一段美好时光。

钟嵘认为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苏轼评论陶渊明道:“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陶渊明的诗歌多关乎政治,并且暗示一些被现在的人们遗忘的事件。这些诗歌的优美词句及其传递的思想受到广大中国人的追捧,如他的众多饮酒诗,必然被后世编撰者或评论者给予深度评论:

山气日夕嘉,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下面的诗文选自陶渊明的一篇随性之作《拟古·其五》: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今至岁寒。

鲍照是一位入仕的诗人,并且在公元466年的一次叛乱中遭到杀害。他的很多诗歌被后人保存下来,下面诗句节选自《代陈思王京洛篇》:

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

绣桷金莲花,桂柱玉盘龙。

珠帘无隔露,罗幌不胜风。

宝帐三千所,为尔一朝容。

扬芬紫烟上,垂彩绿云中。

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

但惧秋尘起,盛爱逐衰蓬。

坐视青苔满,卧对锦筵空。

琴瑟纵横散,舞衣不复缝。

古来共歇薄,君意岂独浓。

惟见双黄鹄,千里一相从。

萧衍

公元502年登上皇位的梁朝开国皇帝萧衍是一位虔诚的佛教教徒,食素并日食一顿。公元527年、公元529年、公元546年和公元547年,萧衍曾先后四次穿上袈裟出家。他著有佛诗《十喻诗》,并且严格践行“不杀生”的原则。在祭祀时,他用面粉做的牛羊代替祭祀用的牲口。下面的短诗选自萧衍的《十喻诗·幻诗》:

挥霍变三有,恍惚随六尘。

兰园种五果,雕案出八珍。

对见不可信,熟视事非真。

空生四岳想,徒劳七识神。

着幻是幻者,知幻非幻人。

隋炀帝杨广

这一时期另一位知名诗人是生活在公元6世纪到公元7世纪的薛道衡。他曾因做得一手好诗开罪隋炀帝杨广,被后者降罪处死。他流传最广的诗句其实不是他的作品,但真实作者无从知晓。据说,为给聚会助兴,薛道衡即兴创作此句: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一位在场的南方人随即嘲笑这两句,直到薛道衡写下后两句: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傅奕是隋朝的官员,后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史官。傅奕偏爱道教,曾编撰《古本老子》。与此同时,他强烈反对佛教。上文提到的萧衍后代萧瑀就反佛一事质问傅奕。傅奕对曰:“萧瑀非出于空桑,乃遵无父之教。”傅奕甚至提议僧侣尼姑结为夫妻,不但可以杜绝僧尼逃避赋税,而且可以富国强兵。傅奕进一步说明,萧瑀为佛教辩护只能说明萧瑀并不比僧侣好多少,“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萧瑀被傅奕批驳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最后一合双手,说地狱正是为傅奕这样的人设立的。结果在短期内,佛教僧众活动受到严格限制。有一位从西域来的和尚擅长咒术。他念起咒语能让人立即死去,再念咒语能让人活过来。如此让人死去活来,轰动了天下,甚至连唐太宗李世民也感到莫名其妙。李世民将这件事告诉傅奕,傅奕斩钉截铁地说:“这是邪术。您让他来给我念咒语,一定不会成功。”果然,在两人的较量中,西域僧人的把戏被揭穿。傅奕还始创墓志,由于他曾给自己撰写墓志:

唐太宗李世民

傅奕,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

王绩生性高傲、嗜酒,曾因醉酒失去官职。据说,王绩酒量惊人,世人称其为五斗先生。清醒时,他曾写过不少优美的诗文,现在读来依然令人心旷神怡。在《醉乡记》中,他曾记述自己前往醉酒之乡的经历,笔调深沉,风格延续畅游奇幻境地的惯常写作方式: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器械之用。

昔有黄帝氏尝获游其都,归而窅然丧其天下,以为结绳之政已薄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壶之献,因姑射神人以假道,盖至其边鄙,终身太平。禹、汤立法,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和,弃甲子而逃,冀臻其乡,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纣,怒而升其糟丘,阶级千仞,南向而望,卒不见醉乡。武王得志于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职,典司五齐,拓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故四十年刑措不用。下逮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爰道者,往往窃至焉。

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嗟乎,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氏之国乎?其何以淳寂也如是。今余将游焉,故为之记。

杨坚

本章将以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结尾。前面介绍诗人薛道衡时,我曾提及隋炀帝杨广。在先后害死哥哥杨勇和父亲杨坚后,杨广于公元604年登上皇位。隋炀帝的统治以骄奢淫逸、政治腐败闻名。隆冬时节,他曾命人给皇宫里的树配上丝绸的花和叶子。为给他提供足够的羽毛垫子,鸟类几近灭绝。公元618年,杨广,这位算不上文学守护人的统治者遭到暗杀。杨广曾派遣一百多位学者编撰过经学、文学及其他方面的著作。在杨广统治时期,科举考试在公元606年确立。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