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论称赞》原文鉴赏
53.论称赞
称赞有如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美德。如果赞誉来自庸俗大众,那它多半是虚假不实的,因为他们大多拥护的是自命不凡的庸人,而非德高望重的贤才。
庸俗大众很难理解很多真正出类拔萃的品德。最低等的才德便能赢得他们的赞美之词;稍好一点的才德则让他们大惊失色,顶礼膜拜;而至于最高层次的美德,他们却失去了识别的能力。
然而,虚伪的美德的表象在他们这里却大行其道,很受欢迎。名誉无疑就像一条河流,漂浮于上的都是轻浮中空之物,而沉没于底的则是沉重坚实之物。但是,如果得到德才兼备之士的一致称赞,那么就如《圣经》里说的,“美名有如香膏”了。它的芳香四溢,而又不易消散。因为香膏的芳香较之花卉更为持久。
虚情假意的恭维太多,因此人们有理由对赞誉持有怀疑的态度。有些称赞仅仅是出于奉承。一个普通水平的谄媚者,只会说些普通的奉承话,对任何人都可以适用;一个技艺高超的谄媚者,则会模仿“谄媚者之最”——一个人自身,找出对方身上最引以为豪的优点大加称赞;而一个胆大的谄媚者,则会称赞对方自己感觉最难堪的缺点,将其美化为不可或缺的长处,从而使他人忽略自己的缺点。有些称赞源自美好的愿望和尊敬之情,这种称赞是对国王以及大人物应有的礼节,即“以赞美为引导”。这就是在称赞某些人如何如何时,实际就是告诉他们应当如何如何。
有些表面的称赞其实是对他人的恶意中伤,是为了激起对方对自己的嫉妒心。“最恶毒的敌人就是那些假意恭维你的人。”正如希腊人的俗语所说:“恶意奉承之人的鼻子上会长疮。”就像我们平日所说的“说谎的人舌头上要起泡”一样。
无疑,适时适度而不俗气的赞美是有好处的。所罗门说:“每天一早起来就大声称赞朋友的人,无异于诅咒朋友。”过度夸大人或事,必然招致反感、嫉妒以及蔑视。
自我夸耀的行为,除非是在极其偶尔的情形下,否则都是不得体的。但是如果夸耀的是自己的职责和职业,则可以体面而理直气壮。罗马的红衣主教们,包括神学家、修道士和经院学家,蔑视一切世俗的事务。他们把一切从事军事、外交、司法以及其他行业的人都叫做“管俗事的”,即“州吏助理”的意思,好像这些事务都是由州吏助理和执法员一类的人置办一样。其实这些州吏助理们所做的实际事务,往往比他们高深的思考和言谈更为有用。圣保罗在自夸时,常常加上一句话:“我说句大话。”但是在说到他的职务的时候,他就说:“我以我的职责为荣。”